湖州: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湖州市 一脉风雅,万象湖州。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多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富含生态“底色”、彰显发展“成色”、体现湖州“特色”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200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中列第55位,比2019年上升12位。 产业转型迭代加速。聚焦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构筑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位,两次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考核优秀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 城乡蝶变美美与共。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先后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县实现全覆盖的国家生态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平方米、居全省第1位,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先后创造了户籍制度改革、“五未”土地+“标准地”改革、“五未”项目攻坚等具有引领性的“湖州经验”。先后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已建成两条高铁、“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两个一类通用航空机场,内河水运吞吐量居全国同类型港口首位。 现代治理守正创新。坚持“防为主、防为上”,实现平安湖州“十三连冠”,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乡村治理“余村经验”,镇域治理的“织里经验”,以及“德清嫂”“平安大姐”“家园卫士”“老兵驿站”等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 幸福安康富民惠民。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平均4927元;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1743元和37244元、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66∶1。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湖州是全省确诊病例最少、“清零”最早的设区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富民,培育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民宿品牌,全市精品民宿总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左右。
长兴县 低收入农户共享小康 长兴县大闸蟹产业农合联扶贫基地 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长兴县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长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决策部署,大胆创新工作举措、积极优化资源整合,全县实施开展了以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扶”专项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全县在册的6768户、11089人农村低收入群体,精准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工作,通过开展产业增收、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生活设施和对外结对等“五大帮扶”行动,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低收入农户生活品质。2020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61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96元/人;实现低收入农户年家庭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下现象全部清零。 做好县内帮扶的同时,长兴还将奔小康的星星之火播向四川木里以及浙南庆元,连续3年为两地的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传授经验,并引导企业赴对口四省投资项目数14个,完成投资额11.48亿元。依托湖羊产业优势,连续10年开展“东羊西送”产业帮扶,累计帮扶种羊2万余头;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在长兴设立农特产品经销点12个,帮助销售四川、吉林白山、新疆柯坪等地农特产品近5000万元。
光亮点:绿色金融“点绿成金” 太湖绿色金融小镇 深化绿色信贷创新和绿色保险试点,推进绿色债券融资和绿色基金投放;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企业上市;打造绿色金融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 湖州是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2017年获批以来,湖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碳金融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产品供给、绿色激励、风险防控等方面大胆探索,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市场化原则引导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改革,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湖州依托数字化改革,协调各方资源编织了一张大数据网,打造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下设“绿贷通”“绿融通”“绿信通”三大金融服务子平台,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近2.3万家企业提供超过2400亿元的银行授信,为107个项目提供了近100亿元的融资支持,为超过1000家企业、100个项目进行了绿色评定。 湖州还创新推出“绿色园区贷”,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小微企业集中入园,目前已在全市36个小微园区推广复制。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绿色信贷年均增长31.3%,比全国绿色信贷增速高出11.3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05%,累计取得30余项全国率先或首次试点成果,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绿色金融创新地区,长三角“40+1”城市群绿色金融竞争力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