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十一期>争先创优
台州:造高能级城市 促高水平共富

2022-06-15 13:5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世撑 叶慧

陈世撑  叶 慧

  

台州市


五年来,台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州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奋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全力争创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打造创业富民、民生优享的幸福城市。

民营经济充满灵性活力。台州市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渐次推进小微金改试验区和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七大千亿产业,深化“创新台州”建设。目前,台州有市场主体总量74.1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约占99.5%;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307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去年6月,台州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台州湾科创走廊纳入省级科创走廊体系。

产城融合塑造城市质感。以建设“都市区”为目标,台州加快“二次城市化”步伐,推动城市与产业同步更新、功能与风貌同步升级,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葭沚老街改造重塑区块价值,黄岩永宁江沿岸旧厂房改建成工业4.0中心,路桥十里长街重焕生机。今年初,台州提出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带,由北向南规划建设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精密制造城,构筑制胜未来的发展平台。

幸福宜居城市民生优享。2021年底,台州第六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优质教育普及,全域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列入国家试点,一批高水平中学建成投用;普惠医疗利民,县域医共体建设高效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列为国家试点,做实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创新推出“台州利民保”;共富举措实在,省定1141个薄弱村全部“摘帽”,探索“助联体”服务,健全大救助体系,推出“台省心”等数字化应用让百姓省心办事,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筑牢平安和谐稳定基石。五年来,台州以“民主恳谈”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新形式,打造“和合善治同心圆”金名片,在全国率先发布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管理规范,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实现平安台州“九连创”。

“民营、民富、民享、民治”成为台州的幸福标签。在新征程上,台州坚定向着完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促进高水平共富”三大历史任务的目标昂扬奋进!

 

椒江区大陈镇

开启新时代“垦荒路”


全国首条35千伏低频海底电缆在大陈岛入海


“一次登岛、两次回信”,习近平同志对大陈岛的深情厚爱激励着大陈岛人。接力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投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大陈岛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陈”之后,迈向“现代化的大陈”的新宣言,更是对习近平同志“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重要指示的新实践。

去年以来,作为浙江首批低(零)碳试点的乡镇之一,大陈岛开始打造“碳中和”示范岛。紧锣密鼓建设全国首个基于海岛场景的氢电耦合示范工程,利用岛上富余风电,制造零排放的“绿氢”,在负荷高峰时再用氢发电。同时,计划新建一套强大的“陆地—海岛—风电互联系统”,让电能输送得更稳更远,为中国沿海风能经海缆低频送出“探路”。

“碳中和”理念开启了岛上居民绿色新生活。全岛公交车全部换成纯电动中巴车;近海养殖场逐步推广电能替代,不再散发油污味;使用电能烹饪的全电民宿越来越多,带动游客也加入到“零碳”海岛建设中来……

随着5G信号岛上全覆盖,远程医疗、智慧教学、智慧旅游等应用场景被广泛运用,岛上居民就医养老购物越来越方便。去年推出的垦荒邮局解决了海岛寄收快递难题,畅通了“海岛好货”出岛、“城里优品”进岛的通道。

从垦荒拓荒,到渔业兴岛,再到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大陈岛开启新时代的“垦荒路”。2021年底,大陈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115元,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比2017年增加18802元。

 

天台县后岸片区党建联盟

串珠成链绘“共富图景”


天台后岸乡村旅游景区


天台县后岸片区党建联盟成立于2018年3月,涵盖街头镇、龙溪乡2个乡镇7个行政村。近年来,该片区探索以党建一体化推动组团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变“各村单干”为抱团作战。建立联盟章程、联盟例会、联盟主题活动等“五个一”运行机制,形成意见大家提、事务集体议、问题共同解、成果一起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规划统一编制、项目统筹安排、土地集中流转等方式,激发片区集群优势。

变“党员看客”为先锋引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先锋365”“先锋十扫”等行动为抓手,组织300多名党员主动参与环境革命和项目攻坚。

变“一枝独秀”为产业联动。通过错位布局观光旅游、果园采摘、文化体验、精品民宿等业态,跨乡镇打造全天候乡村旅游景区,推动共同富裕。成立农地农房流转中心,目前已流转农房625间、土地1032亩。合作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凡花小筑和小火车项目,串点成线拉动发展。

目前,该片区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经营收入近亿元。其中后岸村户均收入超2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600万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