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提升创新制胜硬核能力 |
|||
|
|||
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何杏仁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吹响了创新制胜的冲锋号。7月11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创新制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创新制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刻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系统重塑省域创新体系,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以更强的担当、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聚力写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
坚持高原造峰,探索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浙江路径
高能级平台是我省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要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未来所向,以超常规举措加快构建以科创走廊为支撑、实验室为主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重要支点的高能级平台体系,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打造一廊引领、区域联动的创新大格局。大力推进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联动推进和拓展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G60(浙江段)、浙中等各具特色的科创走廊建设,全面发挥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引领作用。 打造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对标“一流成果、一流人才”标准,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支撑,支持西湖实验室、浙江大学脑机交叉研究院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争取建成5家以上国家实验室(基地)、16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建好10家省实验室。 打造产业驱动、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争取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等2家以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围绕“415X”产业集群,布局10—1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 引进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医学所等建设,鼓励重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力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20家。 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千亿工程,建成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多维超级感知、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群。
坚持先行突破,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围绕“315”省域创新体系架构,加大攻关力度,加快突围速度。 找准攻关“赛道”。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围绕云计算与未来网络、脑科学与脑机融合、海洋与空天材料等15个战略领域,明确云原生技术、脑机调控、航空航天及深海材料等主攻方向,找准战略攻坚点。 重塑攻关机制。强化政产学研联动,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行“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以绩效论英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攻关新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开放创新链、产业链资源,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一批重大攻关任务牵引的创新联合体,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 组织重大研发攻关。迭代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每年部署400项以上“双尖双领”重大项目,奋力取得100项以上有力支撑科创高地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在智能计算、结构生物学、量子测量、芯片验证系统等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
坚持企业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持续迭代放大企业创新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通道。 培育一流科技企业。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万家(总数超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万家(总数超1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50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120家,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 建设一流科技园区。发挥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强化亩均税收、亩均研发投入“双亩均”,支持科技园区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推动国家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省级高新区工业强县(市、区)全覆盖,支持杭州、宁波高新区进入全国前3、前10。 打造一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好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力发展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机构,持续建设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版和“浙江拍”品牌,汇聚全球高端科技成果,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实施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首台套、首批次”提升工程,促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
坚持数字化引领,加快打造最优创新生态
一流生态是我省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要以数字化改革重塑创新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 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加快构建“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科研新范式,迭代升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线”“战略科技力量在线”“职务成果转化在线”“科技人才发展在线”“科技企业成长在线”等重大应用,全面激活“十联动”创新要素,快速提升创新治理效能。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扩大至全省域,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样板。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推行“谁用谁评”,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青年科学家长期滚动支持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担纲大任。 激发市县创新活力。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科技创新鼎”争先创优机制,推动“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第一资源。支持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提升创新能级,加快创新型城市群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打造新增长极。强化科技赋能共同富裕,发挥科技成果对缩小“三大差距”的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转移支付”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团制度,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健全多元科技投入机制。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7年,财政科技投入超1000亿元,各类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超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3.4%,全社会研发投入超4000亿元,让浙江成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理想栖息地、价值实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