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打造校地协同产学研融合新平台 |
|||
|
|||
叶 慧 周玉立 郑家琪 科技创新发展“从0到1”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面对高校院所少、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衢州市独辟蹊径,在2018年与浙江大学共同创办校地合作科研机构,联合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新平台,努力破解地方高层次人才集聚难、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目前,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共引进海内外全职博士研究员149人,获批国家级科创平台3个、省级平台10个,联合巨化集团共建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开发出磁旋转弧等离子体绿色乙炔制备等重大核心技术。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常山港院区 选好人 给保障 高层次人才是产业创新的“关键变量”。衢州市围绕产业找“高人”,出台灵活的人才政策,千方百计选好研究院院长、选准专业人才,以此集聚人才团队。 2018年7月,衢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签下校地合作协议后,立即提请化学工程专家任其龙院士担任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首任院长。 任其龙院士赴任后,基于衢州的生态基础和产业结构特点,很快就定下了研究院发展总基调,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推进,设立“8个研究所+1个分析测试中心+1个中试基地”,开展科研力量布局。 对标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衢州市以科研实力强、产业化能力强为标准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先后引进4个院士团队加盟,分别攻坚不同产业链的“卡脖子”技术。 为壮大科研团队,衢州市给予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充分的人才招聘自主权。研究院根据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实际需求聘请教师、选拔博士。对双聘教师,不看社保和人事关系,只看实际贡献和在衢时间,享受引进人才政策,以最大诚意用人留人。 为支持研究院发展,衢州市政府承诺“给保障”,紧盯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不遗余力高标准建设研究院和中试基地一期,购置了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加快推进136亩省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和170余亩中试基地二期建设,持续保障人才引进经费、运营经费和科研经费。 不干预 放手试 在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成立之初,衢州市就明确自身定位:当好“后勤部长”,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解决问题”,以问题能否最快解决为服务第一标准。同时,定下“不干预”原则,即政府不管研究院的事,充分给予研究院经营管理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做研究、攻技术。 科研经费“包干”。衢州市政府每年提供1000万元科研经费,在立足衢州产业的基础上,由研究院自主立项、分配和管理。到目前,研究院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85项、省部级项目49项,申请各类专利30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110余件,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 鼓励市场化运营。衢州市鼓励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采取“院所+公司”模式,一体推进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公司建设,支持其成立浙江启真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求真中试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技术转化。目前,研究院已在衢州培育孵化企业17家,引进校友企业1家。 推动产教融合。立足衢州,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找准产业与学科发展的契合点,主动与衢州学院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化工新材料”科教融合学院,助推衢州青年教师成长及本地化工产业人才培养;还与巨化集团合作共建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探索“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把教学培训从实验室延伸至工厂车间,共育实用型科研人才。 “来衢州后,我获得了进入巨化、中巨芯等企业现场实习的机会,企业专家毫无保留地分享工作经验。”研究生丁泽相在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的指导下,针对电子级高纯化学品生产领域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 据悉,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已累计招引、接收浙江大学及其他高校硕士、博士来衢州实习共计500余人次。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研究员操作多层共挤吹膜实验装置 重合作 强服务 从高压反应釜中取出样品,送进质检分析室。10多分钟后,气相色谱仪发出“呼呼”声,活性筛选检验结果“呼”之欲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任勇源,今年整个暑假都泡在衢州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里。 科峰新材料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学原料和制品的中小企业,部分原料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很高。2023年,任勇源牵头在科峰新材料公司设立博士创新站,攻关可替代原料的筛选研发。他说:“目前已取得关键突破,成功后原料成本能降低一半以上。” 这是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期盼的场景:科研人员主动服务企业,加速产学研深度对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促成更多的产学研合作,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组建科技人才特派员队伍,深入企业收集“卡脖子”问题,联合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目前,研究院正与巨化集团等60家衢州企业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9家、博士创新站11家,签订横向技术合同2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1.65亿元。 中试,是新产品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生产的必要环节。然而,中试平台建设耗费巨大,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能力自建中试平台。为帮助企业低成本快速完成技术转化,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对标一流,牵头建设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中试、检测、培训等服务。目前,基地承接中试项目近40项,其中多个项目进入产业化筹备阶段。 “科研成果通过中试,可以发现并解决规模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工艺、设备、安全、环境、成本等问题,项目产业化成功率会大幅提高。”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蒋明哲介绍,当前,中试基地一期能力趋于饱和,二期正在全力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