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2024-09-15 14:3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杜旭亮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杜旭亮

    

  当前,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和综合协调部门,将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锚定“三个再”“五个更”目标,聚力14项牵一发动全身攻坚性改革,全面对标对表、全力落地落实,自觉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和实干家。

 

聚焦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聚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突破

  

  牵头推进“探索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新路径”“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攻坚性改革,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市场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活力潜力所在。在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2条”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有序推进省内核电、新能源项目民企参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提升融资能力。同时推动民营企业练好内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高标准推进“五统一”,率先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严格落实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指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整治不当干预市场行为。创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杭甬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健全“中长期+现货”省级电力市场体系,深化水电气价格和高速公路收费机制等改革。

  推动规划、投资、招投标和中介等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各类规划衔接和实施。深化投资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健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要素争取机制。开展规范和促进招商引资、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投标领域治理等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新突破

  

  立足“跑好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找准浙江优势和跑道,“根植科技”“聚力产业”“四链融合”,加快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制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案,提升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优化算力布局和发展机制,推进首批万卡级算力中心集群集中布局、边缘算力节点新建改造。

  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制。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石化、纺织化纤产业链高端化转型,支持石化、冶金、机械、轻纺等重点领域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实施能效标准引领行动,促进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增效”。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高水平打造“环杭州湾”“义甬舟”氢走廊。推动出台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开展碳排放核算,探索碳排放预算管理,加快建设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聚焦省域经济新布局,聚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新突破

  

  牵头推进“完善优势互补省域经济新布局”“拓宽缩小‘三大差距’新通道”攻坚性改革,强化都市引领、城乡融合、山海协作,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优化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支持杭州、宁波唱好“双城记”,以“双城”带“双圈”,协同共建科技创新高地、高端制造基地、全球门户区域,打造世界级大湾区金南翼。支持温州“续写创新史”,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发挥好“温州人经济”效应,加快浙南区域一体化发展。

  健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县城。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推进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推进特色小镇系统重塑。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进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深化“两长”战略融合,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1名联系省领导+1个牵头经济强县+1家牵头省属国企+1批科教文卫领域社会力量的“1+1+1+1”新型山海协作结对机制、“发展飞地”整合运营机制,完善山区海岛25县工作体系,助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聚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新突破

  

  坚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瞄准重点区域、关键领域、核心环节持续发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制度型开放优势。

  加快义乌国贸“点上”破题。争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案尽快获批。在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进口商品正面清单、内外贸一体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要素市场化配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蝶变,形成更高层级、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推动制度开放“带上”先行。完善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机制。落实落细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积极发挥义甬舟、金丽温双通道开放作用,构筑“通道+平台+枢纽”开放格局,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推进双向投资管理“面上”提升。深化外商投资管理和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全省外资稳中提质。优化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流程,提升境外投资综合服务水平。

 

聚焦人的全面发展,聚力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新突破

  

  牵头推动“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攻坚性改革,通过改革推动人口素质、品质生活、普惠均衡“三提升”。

  着眼全生命周期,健全人口高质量发展机制。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编制人口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深化人口管理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生育支持政策激励。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面向全社会人群,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以人口发展为导向优化省域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机制,完善“1+11+N”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调整机制,加快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应对多元化需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稳步开展商品房收购和配售配租,细化“购存转保”政策措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