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走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路子 |
|||
中共绍兴市委书记 施惠芳 |
|||
|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决胜之年,也是绍兴加快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重要一年。绍兴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五大创新突破性举措”,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绍兴镜湖新区 ●坚持以产为要、科产互促,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石。 推动创新体系提能。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统筹抓好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能级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标志性工程,健全“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力争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 推动产业层次提级。统筹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和“432”现代服务业培育计划,纵深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深化黄酒产业“五个一”攻坚改革,开展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发展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优势,完善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壮大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空间全域升级行动,高标准建设“绍芯谷”“光电谷”等城市工业新社区,全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以上。 推动企业发展提效。深化“爱企”行动,迭代“1+9+X”政策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链长+链主”协同,加快芯联、卧龙等链主产业园建设,开展凤凰、雄鹰、瞪羚和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行动。巩固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成果,争创全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 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开展“项目提效攻坚行动”,统筹基建项目和产业项目,统筹内生挖潜力和外引强链群,强化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确保“两重”“两新”、专项债和土地指标等要素资源争取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以城为基、城乡协同,加快塑造空间发展新形态 优化高质量发展布局、功能、结构,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文章,拓展共同富裕的空间格局。 一体化发展优空间。实施“强心优群兴县”再提升战略,编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提升诸暨城镇组群能级和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强化县城和中心镇承载功能,促进县域交界区域联动发展。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再深化战略,落实“融杭联甬”重大项目清单,谋划建设接轨上海产业创新合作区,加快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等平台建设,更好发挥杭甬“双城记”金扁担作用。 网络化提升优空间。实施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大会战,推进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绍兴段)、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五号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沪绍金铁路、杭诸市域铁路项目前期。提速推进镜岭水库、安华水库、三溪水库、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等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城市水网。 精细化管理优空间。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8万亩,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纵深推进美丽绍兴建设,健全清洁城市“410”行动长效机制,高标准抓好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和新污染物治理,确保县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保持100%、PM2.5平均浓度全面达标。 国际化布局优空间。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统筹外贸、外资、外经、外事、外联、外宣,拓展海外发展新空间。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稳外贸、稳外资专项行动,放大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叠加效应,确保外贸出口全国份额、实到外资全省份额保持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加快激活人口发展新生态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全龄友好、全民增收、全域善治”良好生态,激活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 构建全龄友好大场景。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养老、托育设施提质扩面,持续抓好全国“好房子”试点和青年人才安居计划、困难家庭住房支持计划、城中村改造工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稳定在75%以上。 完善全民增收新机制。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深化扩中提低改革,强化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精准帮扶,推动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纵深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深化“共富工坊”建设,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擦亮全域善治金名片。深入实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规划,统筹抓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工作,更高水平推进平安绍兴、法治绍兴建设,力争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定在98%以上。 ●坚持以文为魂、跨界融合,加快赋能文化发展新活态 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高水平文化绍兴建设新格局,守好共同富裕的灵魂根脉。 保护优秀文化源头活水。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绍兴工程,以古城申遗为牵引,推动“一城三故里八大街区”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深化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提高文物挖掘保护、文献研究阐释水平,办好公祭大禹陵典礼、兰亭书法节、阳明心学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高水平打造博物馆之城。 激发文旅消费发展活力。深化文商旅促融合,优化水上黄金游线,做好“体育+文旅”“演出+文旅”文章,办好“山阴城隍庙会”“古城过大年”等活动,力争接待过夜游客增长10%以上。推出“抢开局、稳增长”促消费举措,发放消费券2亿元,全年开展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构筑精神富有鲜活图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艺精品创作,优化市县镇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扩大“村晚”“村越”“村BA”等品牌影响力,完成送戏下乡1400场、送书下乡22万册、送展览下乡340场。深入开展“文明绍兴我践行”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加快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市县“满堂红”。 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绍兴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鲜明导向,把“三看”“三破”“三到”要求贯彻选贤任能始终,开展作风建设“八大行动”,深化“你呼我应”电视问政,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弘扬“胆剑精神”、力行“六干”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谱写新时代胆剑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