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十一期
培厚人才创新“沃土”

2020-06-17 16:2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近年来,浙江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窗口期”,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升级人才服务举措,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成就人才事业发展,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坚强人才保证,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渐形成。


 

送上政策“及时雨”

 

近期,浙江出台了《关于推进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的若干意见》,更大力度支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浙创新创业的一流团队。其中,推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申报项目不受限额限制、纳入基金投资项目库等政策,亮点频现。

5月13日,浙江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金融服务人才20条”。“人才信用贷款额度不设上限”“人才企业还贷最长期限可达10年”等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畅通“金融活水”。

疫情来袭,省委人才办及时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才工作的通知》,明确关心关爱人才等8方面措施;省科技厅推出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促发展8项举措,保障重点科技企业优先复工达产。各地也纷纷加强政策供给,保障疫情冲击下的人才创新创业“火力”不熄。

为人才企业复工复产“加速”,嘉兴市实施“开展一轮情况排摸、推动一次政策快享、开辟一个绿色通道”等“八个一”举措,县(市、区)专门成立由人才办、科技局等单位组成的科技人才专班,集中办公,帮扶企业。

强化复工复产的人才保障,衢州市建立200人规模的人才“编制池”,全部用于帮助复工复产企业引进紧缺人才。中浙高铁轴承、常山万谷电子科技、开化七一电器等重点企业签约大学生220人,其中八成是博士、硕士。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绍兴市优化“英才计划”评审流程,提高生命健康等相关人才项目入选比例,对高层次人才相关创新产品,优先列入绍兴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和“政采云”平台,加大采购扶持力度。

疫情期间,浙江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领域的众多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大潜力。浙江在各类人才计划中设立专项,定向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原创新药、精准诊疗等新兴产业,对人才计划的资格条件、遴选程序等进行调整,放宽企业登记时间、注册资本限额等资格条件。在人才计划管理考核中,充分考虑疫情影响,科学设置相关考核评价指标,简化政策兑现条件。

 

放大平台“磁吸力”

 

今年3月,之江实验室通过视频连线,以“云签约”的形式全职引进53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12位PI(项目负责人)、9名博士后和30余名青年科研骨干。

“实验室创新的科研管理体系、极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充裕的科研经费支持和服务保障,让我决心回国做科研。”这次全职加盟之江实验室超级感知研究中心的施钧辉说,他已着手筹备多用途成像平台的研制工作,目前项目进入立项答辩流程。据悉,成立两年多来,之江实验室出台了人员互聘与流动、职称评审、博士后培养等多项人事制度,集聚海内外人才1100余名。

之江实验室是浙江打造的重大创新载体。聚力提升人才发展空间,浙江大力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放大对人才、技术、项目等高端要素的“磁吸效应”。

作为浙江打造全球数字科创中心、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点睛之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度集聚创新资源,以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阿里巴巴为核心的“一体两核多点”不断强化。目前,大走廊汇聚高校和科研机构60余家,2019年区域人才净流入率达24.56%;去年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626亿元,占比达87.7%。

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浙江高水平布局G60科创走廊,率先发布的《G60科创走廊(浙江段)规划》提出,到2025年争取建设2个以上大科学装置,集聚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40家,建设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50家;到2035年成为全面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丰富创新合作载体。2019年,浙江新引进共建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长三角柔性电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浙江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高端载体,认定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6家,开展合作项目180余项。目前,仅浙江省本级就在海外建立了33家引才联络站、27家海外孵化器,带动全省各地与200多家海外人才科技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成大批优质创新资源落户浙江。

 

提升服务“优生态”

 

连日来,绍兴拓邦电子的生产流水线上异常忙碌。“我们不会因爆单而延误,更不会因疫情而退缩。”拓邦电子总经理张震华说。

拓邦电子专门研发工业生产添加剂,企业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都可能波及客户企业停工停产。张震华说,企业复工初期,驻企指导员和对口部门天天上门,指导防疫措施,现场解决困难;公司员工出现短缺,政府提供员工返岗专列包车、组建“云平台”帮助“线上”招聘;企业流动资金困难,更是落实房租补贴、社保减免政策……暖心帮扶下,企业迅速从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产能相比年前增加了20%。

疫情期间,浙江省市县组织部门联动,向9701家重点人才企业全覆盖派驻驻企服务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近年来,浙江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环境。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浙江构建起“人才保”“人才贷”“人才板”等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成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疫情期间,省人才服务银行主动对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人才企业,明确可凭医疗机构的采购订单,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既服务人才创业创新“大事”,也关注人才生活“关键小事”。浙江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问题抓起,提供全方位服务。去年5月,浙江人才服务云平台开放运行,整合15项省级人才服务事项,包括省部属单位高层次人才同城待遇认定、异地高层次人才在杭待遇认定、引进人才居住证办理等,都可以在线办理,实现“跑零次”。

“人才服务数字化、移动化、便利化是重点发展方向。”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日前,省人才服务云平台2.0版上线,重点聚焦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打造集人才招引、人才落户、人才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上综合体,努力实现人才服务“一网通办、一网办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