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札记
社区有了“最强微脑”

2024-12-15 11:1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郭国先

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党工委书记  郭国先    


近年来,在省委“141”基层智治体系下,下沙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推进“警网协同”,形成了“13446”立体防控体系,解决了基层治理的大部分难题和痛点,基本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治理全贯通。

对照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路径还不够全面,更需要打通“自下而上”的闭环。这个“下”不能仅仅停留于“街道”层面,必须要深入到“社区”,甚至“网格”,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居民身上。

下沙街道有21个社区、20万外来人口,10万余间出租房,辖区在册企业有2.2万家,密集分布着100余幢各类商务楼宇。面对如此大的治理体量,下沙街道干部职工只有196人,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如何向下深入?常言道:“人手不够,机制来凑”,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基层智治新路径。

经集思广益,街道党工委决定打造面向居民的“聚沙e安”智慧治理体系。居民通过“聚沙e安”小程序上报各类事件,经社区“微脑”研判,按照事件等级,分类流转至“110”、街道的“四平台”或社区处置。

看是微信小程序,背后却搭载着一套强大的数据系统。我们把辖区所有居民小区已安装的交通道闸、门禁、梯控、人脸抓拍摄像机随时捕捉的信息全部打通接口,全量汇集到“聚沙e安”系统,并按照“人房企事物”五大要素分类归集。每栋楼住了哪些人?老旧小区都有哪些安全隐患?辖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异常?数据都能分析并预警。

为让居民使用“聚沙e安”上报各类事件,我们一开始就将“聚沙e安”与小区门禁结合,同时在“聚沙e安”小程序上设置“一键呼”,居民上报大小事情或寻求帮助,都能得到快速响应。

通过数据归集、居民上报,街道基本完成了“问题发现在基层”,下一步就是“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在159个网格配齐4119名网格员,在每个社区打造“网格议事日”等解纷平台,协同辖区两大派出所按片区设立“六大联勤分中心”,协助社区处理非警务类事件,并联动法院、司法所等部门构建“四级矛调架构”,解决更专业更复杂的纠纷问题,由此形成事件处置一体化机制,破解社区治理“无人可用、无路可寻”的痛点。

我常比喻说,“基层治理四平台”是街道的“小脑”,“聚沙e安”则是社区的“微脑”。有了这个“微脑”,社区大小事都能高效快速得到处置。从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聚沙e安”平均响应时间是5.12分钟,较“警网协同”缩短30%。

2024年8月,铭都雅苑小区的智能门禁系统检测到一位82岁的孤寡老人两天没有外出活动。这种异常立即触发了“聚沙e安”的自动预警机制。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响应,上门发现老人卧病在床,马上送老人去医院治疗。

像“预付式消费”企业这样较为隐蔽的风险点,“聚沙e安”也能做到精准定位。2024年9月,上级下发了一份辖区内“预付式消费”企业名单,我们不需要从上万家注册企业中逐一排除,而是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取对应企业地址,上门核查后判定该处为公司虚拟注册地,并无实际办公人员和场地,随即在系统上标注“蓝色预警”。其间,时刻关注企业动向,成功排除了一次辖区企业“爆雷”情况。

前段时间,我听到几位社区书记反馈说:“这套系统实打实地减轻了社区治理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后台数据显示,平台上线以来,街道警源类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3%,非警务类警情同比下降8.12%,“三源治理”纠纷总量环比下降21.7%。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