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镇何以变“富壤” |
|||
|
|||
象山县泗洲头镇党委书记 吴 丹 在象山县泗洲头镇村民的记忆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画面:去年腊月廿七那天,5万多人涌入镇上老街,赶泗集、过大年,烟火升腾,人气爆棚。 泗洲头镇位于象山蟹钳港西岸,也是象山“村民说事”制度的发源地。因远离城区、村落分散,镇上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闲置土地多、产业升级慢。 2021年,象山县委提出打造环蟹钳港共同富裕样板区,泗洲头镇是建设主阵地之一。面对这绝佳的发展机遇,镇里邀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团队前来调研。设计师吕工指着卫星图兴奋地说:“你看,蟹钳港像不像一条龙?灵岩山是龙脊,龙溪是龙须!” 镇党委连夜开会讨论,形成共识:以“大户外新潮玩”为主题,聚焦“潮隐”定位,全面激活蟹钳港、灵岩山、龙溪峡谷、美丽乡村、最美海上骑行道等山海资源,将泗洲头镇打造成潮流运动的青年欢乐场、隐逸生活的乡野乌托邦。 第一步便是改造提升城镇会客厅。溪坑北侧的废弃厂房,多年来长期闲置。我们联合景象文旅团队,推出“锈迹新生”计划,把斑驳的工厂钢架改造成大户外运动中心,在氧化铁皮仓库经营朋克与养生兼具的“本草咖啡”。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这座大户外运动综合体登上了短视频平台同城热榜。 缺乏核心旅游IP的乡村,难以持久汇聚人气。2021年起,我们把峡谷险地视作创收赛道,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合资投入250万元,与乡村创客联合开发龙溪峡谷漂流项目。这条藏匿深山、垂直落差达120米的溪流,如今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6万元的分红。 为进一步丰富“新潮玩”体旅消费场景,我们把目光聚焦灵岩山绝壁,在绝壁上架起百米垂直电梯、星辰玻璃桥。当全国顶尖扁带运动员在近400米的高空跳起“空中芭蕾”,对着无人机镜头高呼“这地方够野、够劲”时,泗洲头镇成功“出圈”了。仅景区停车场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50万元的年收入。 乡镇避免“空心化”,人才赋能、产业振兴是关键。2023年,我们聚焦“隐逸”文旅消费场景,启动“乡村CEO”计划,聘请返乡青年聂文华担任上马岙村的CEO。他带着5人团队,把废弃知青点打造成知青公社民宿,把闲置农房改成宁波市知青文史陈列馆,将农产品交易市场改成“杨梅驿站”,还推出“忆苦思甜饭”套餐,每年接待游客团6000人次,为乡村注入活力。 “以前觉得家乡没希望,现在发现大有文章可做。”这是村民对我讲得最多的话。2022年底,我们还争取到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将“村民说事”全国耕耘者振兴计划研学基地落地墩岙村,两年来累计承接省内外各级培训班18批次1400余人。 产业活了,吸引年轻人奔赴山海。这些年,泗洲头镇吸引了2万多名新乡人、原乡人吃上“旅游饭”,2024年游客量高达82万人次。 从规划、营建到农文旅融合发展,泗洲头镇实现了从“山区小镇”到省级5A级景区镇的惊艳蝶变。这些变化有些立竿见影,有些还需时间的验证。但我相信,走好“山海谐动、齐美共富”之路,泗洲头镇必将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