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谱写共富先行示范绚丽篇章

2025-08-15 09:0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广胜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广胜  

 

  2025年是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全省文化广电旅游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省委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专题座谈会精神,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围绕建成“五个新高地”,统筹“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联动推进文旅兴业、文脉赓续、文艺创优、文化惠民、文宣传播、文明互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谱写绚丽的文旅篇章。

 

抓项目   促消费

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挑大梁”的支柱产业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完善项目滚动储备机制,狠抓文旅投资“双百”计划,迭代大视听产业“146”项目,力争“千项万亿”文旅新建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纳统率居9大领域领先位次。高质量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型、园区平台型、龙头带动型、串珠成链型、业态创新型重点项目,持续抓好“微改精提”项目,加快浙江音乐厅新馆、新时代文化艺术创研基地等省级项目建设。建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文旅项目库,加强文旅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设备更新等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释放更大政策红利。

  推动文旅消费提量扩容。紧盯暑期旅游消费“黄金期”和中秋、国庆等重要时点,统筹开展系列文旅消费季活动,持续迭代“十百千万”消费矩阵。实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整体推进精品创作、空间培塑、数字赋能、业态拓展、主体引育、环境优化,打响“跟着演艺游浙江”品牌。大力推进入境旅游“125”跃升计划,深化“八个一”全链条便利化改革,持续优化“入浙游”大模型和“嗨游”平台,加快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扩面增量。持续提升“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等吃住行游购娱文旅消费微品牌影响力。

  推动“文旅+百业”提质赋能。加快拓展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做深“跟着X去旅行”系列文章,鼓励各地推出剧本娱乐、旅拍研学、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沉浸式体验新项目。积极培育文旅经济新增长点,创新夜游、夜市、夜读、夜娱等文旅场景,大力发展文旅首发经济、悦己经济、谷子经济、银发经济,构建多元化文旅消费场景。深耕“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商业+文旅”“体育+文旅”“交通+文旅”等领域,因地制宜做精“浙里田园”“泛舟浙里”等融合型产品,促使文旅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


统资源   缩差距

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鼓腰包”的民生产业

 

  撬动富民杠杆。深化之江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四条诗路文化带等建设,打造千万级核心大景区50个以上,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深化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推进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大力发展青创旅游,加快一批旅游名村建设,深入推进安吉大余村、余杭大径山村综合改革试点,擦亮“乡村旅游看浙江”金名片。提升文旅名城名镇建设水平,实施山区海岛县“造月工程”,推进海岛公园2.0建设,抓细抓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探索“春赏花、夏玩水、秋露营、冬滑雪”和“两入股、三收益”等乡村旅游多元形态与农民利益分享机制,促进文旅富民增收。

  创新惠民机制。着眼更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合力推进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文艺赋美”工程2.0,推广“钱江浪花直通车”模式,办好全民艺术学堂,打造杭州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等靓丽公共文化风景线。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培育一批新型文化空间。深化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做优“文化点单”,提升“三送一走”等文化惠民活动成效。推进“阅读之省”建设,优化图书馆、城市书房、阅读驿站等服务效能。

  完善便民举措。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加快实施“数据要素×文化旅游”三年行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争取“文化+人工智能”行业试点,善用AI重新定义和拓展文旅服务边界,打造更多具有浙江标识度的体验场景和重点项目。聚焦“一老一少”文旅需求,推动景区、文博场馆等设施适老化改造,针对性推出适销对路产品和服务。推进“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浙里票务”系统迭代和应用推广,丰富“浙里文化圈·游浙里”功能,为群众提供优质智能便捷服务。加强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抓好“未来电视”国家试点,加快升级高品质沉浸内容生产等视听服务。

 

守传承   勇创新

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润心田”的幸福产业

 

  全面深化文脉赓续。高标准办好第三届“良渚论坛”。深入开展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梳理上线省域重要文化基因图谱,打造浙籍名人故里、传统书院复兴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不断提升浙江重大文化遗产的品牌标识度和影响力。深入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抓好上山、河姆渡、良渚等文明之源大遗址群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化考古前置改革,抓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非遗传承薪火行动,打响“浙派茶生活”品牌,迭代“非遗双创服务平台+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机制。

  全力打造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实推进“浙里大戏”攀峰计划,做强越剧、婺剧等优势剧种,努力推出叫好又叫座的舞台艺术新作。总结《新龙门客栈》《我的大观园》等经验做法,持续探索“青春戏曲”发展路径。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推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试点。狠抓“浙产好剧”精品工程,精心打磨一批重点电视剧。实施“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推进“剧游浙江”等行动,努力将热门剧取景地转变为新兴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文艺生态,全力冲刺全国性大奖。

  全民共享文旅爆款。建好“大景区+新业态+X”爆款培育矩阵,滚动打造现象级文旅融合产品,将“点状爆款”打造成为“全民爆款”。合力办好浙BA城市篮球联赛,将“浙BA”打造成全民“狂欢节”和全域“嘉年华”。积极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打好“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梯度培育出海重点企业和项目,持续打造如游戏《黑神话:悟空》、电视剧《藏海传》等文化出海爆款。深化文创开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努力推出更多文创展览爆款。联动“巨屏+大屏+小屏”,深度拓展跨界文旅宣推,以创新力提升传播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