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四好农村路”串起兴村富民线

2025-08-15 09:0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戴晓栋

戴晓栋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浙江在建成“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1.0版基础上,2021年升级赛道,打造“畅、安、智、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从侧重完善基础设施向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转变。

  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如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正重塑着乡村的肌理,在之江大地上编织一张承载千万农民希望的振兴网,联通迈向共同富裕的崭新时代。

  

仙居县环神仙居旅游公路


强根固本

织密共富路网

 

  在浙西山城开化县,村级路长张卫民每天只需点点手机App,就能完成责任路段的巡查。发现路面裂缝,拍照上传“浙路智富”平台,系统便自动派单给专业养护队。“以前补个坑要层层报批,现在48小时内准能解决。”张卫民指着路长牌上的二维码说,“扫一扫,这段路的‘生命档案’清清楚楚。”

  这样高效、精细的管理场景,正是浙江“四好农村路”迈向2.0版的生动缩影。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决策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定好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高站位谋划,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工作,将农村公路定位为“共富基石”,不仅将其纳入交通强省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还专门纳入省委共同富裕建设的跑道一体推进;高标准建设,“畅、安、智、享”全面升级,目前全省百人以上自然村都已通上等级硬化路;高效能管理,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搭建全国首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高水平运营,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90%,建制村物流(快递)服务覆盖全面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路况优良率超96%,居全国第二;成功打造7条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3条全国旅游公路,1条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


路衍经济

激活乡村动能

 

  168公里长的生态海岸线途经7个乡镇,串联起沿途海岛、沙滩、渔港、古村、海防遗址等58个网红打卡地和9个交通观景驿站——依托新升级的“四好农村路”,苍南县精心打造的“168黄金海岸线”项目,已然成为一条风景如画的“共富走廊”。2023年,苍南县以这条高颜值公路为纽带,联动沿线乡镇,引入文旅运营公司,打造168黄金海岸文旅IP,整合开发滨海民宿、渔家乐、海钓基地、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辐射带动沿线数万渔农民增收。

  “路通了,景美了,游客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的日子也跟着‘涨潮’了!”“168黄金海岸线”沿线民宿林老板说。一组数据印证了他的感受:今年“五一”期间,“168黄金海岸线”接待游客93.20万人次、同比增长349%;实现旅游总收入10.25亿元,同比增长357.68%。

  在浙江,升级版农村公路网络深度激活“路衍经济”、赋能乡村共富的实践,蔚然成风。

  松阳县叶村乡的“电商路”通车后,黄米粿作坊主刘根香再不用凌晨挑担赶集。“现在直播卖货,快递车直接开进院坝,去年网销额涨了5倍!”她笑着说。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初步取得“三个3”的明显成效——进村快递配送频次提高了3倍、配送成本下降30%以上、网购件量增加3倍以上,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被大大激活。

  与此同时,一批依托农村公路的旅游和体育活动品牌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环浙骑游10年间共举办26站,吸引两万多名骑游爱好者体验浙江农村路,2024年龙泉站全网曝光量超10亿;临安浙西天路、安吉天荒坪通景公路,吸引了专业骑行和毅行俱乐部入驻,形成“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盛况。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指出,当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成为资源流通的管道、产业生长的脉络、城乡融合的纽带,它便从“交通线”跃升为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共富链”,成为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路径。

  

高效管养

守护长远通途

 

  农村公路等级不高、线路长,管理养护等难题一直困扰着基层政府部门。浙江交通部门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将智慧公路建设纳入数字化改革重大场景,围绕“高效管养、安全预警、便捷服务”三大核心,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智控的农村公路治理新体系。

  针对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病害发现处置慢等痛点,长兴县率先打造“公路智慧管家”平台。“北斗+遥感技术全天候监测路面,AI算法自动识别裂缝、坑槽等病害并生成‘诊疗方案’,高风险路段实时预警。”长兴县公路中心技术员指着大屏介绍。这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人工巡查、层层上报的旧模式,巡查效率提升数倍,病害识别准确率超90%,短期内即实现全县乡镇全覆盖。

  为打通农村出行与物流服务的“末梢堵塞”,常山县推出“U无忧”公交刷脸系统。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小孩,只需“刷脸”即可便捷乘车,填补了特殊群体出行“数字鸿沟”。在宁波,村民可通过手机App预约“公交微巴”,享受“网约车式”的个性化乡村出行服务,有效弥合了城乡服务差距。

  面对养护资源分散、专业力量不足的挑战,台州市黄岩区推行“片区化竞标承包”。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养护公司运用新型冷补料等新技术降本增效,养护成本降低40%。开化县则创新“路长+警长+民间路长”协同机制,广泛发动村民担任“护路鹰眼”,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护路机制。

  数字赋能、机制创新,让农村公路管养更智慧、服务更贴心、共治更高效。浙江将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在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链条的应用,持续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科技赋能、长效管护、普惠共享的农村公路现代化治理新路径,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夯实“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交通基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