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富先行示范中发挥国资国企支撑支柱作用 |
|||
|
|||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董贵波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国资国企紧紧围绕省委“132”总体部署,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坚持“新质提质”工作主线,加快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着力打造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勇当创富带富帮富先锋,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国资国企支撑支柱作用。
锚定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创富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树牢价值创造导向,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稳增长,夯实经营发展基础。围绕“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经营目标,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挖潜增效力度,提升国企发展质量效益。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坚持长期主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地方有税收的发展。今年以来,国有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向新向好态势,1—7月省国资委监管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5.1%;上缴税费249亿元,同比增长1.1%。7月底资产总额2.6万亿元、净资产9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0.8%。 促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全过程,培育弘扬浙江国资国企新风尚,汇聚推进改革发展强大合力。全力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5项成果入选年度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标志性成果清单,居全国首位。系统谋划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创新推进区域综改扩围提升,以杭州经验带动更多地方深化改革协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薪酬分配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强监管,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优化监管理念、模式、流程,加快构建出资人监管模型体系,设计招标采购监督、决策运行监督等9大方面172个监管模型,打造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的穿透式监管系统。稳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善全省国企债务风险统一监测管理、招投标采购数据等平台。迭代升级省属企业“一企一方”年度监管意见,健全清单化管理、限时整改、挂账销号等闭环管理机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保值增值。 创一流,厚植长远发展根基。完善“双金字塔”梯度培育体系,推动6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双示范”企业核心指标持续优化,价值创造能力、品牌引领力持续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动,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突出战略功能价值 挑好大梁带富
牢牢把握国企功能使命,算大账、办大事、挑大梁,更好服务全省重大战略落实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着力增强国企战略功能。深化大讨论大谋划大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未来、创新制胜,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一企一策”明晰国企功能定位,编制核心功能清单,加强主责主业和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省属企业全年完成总投资1900亿元。建立国企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构建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功能价值评价体系,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有机统一。 全力加快建设创新国企。健全国企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连续两年出台支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一号文件”,强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配置,完善容错免责、考核激励机制,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科技创新。打造国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白马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建立国有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国企成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确保省属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把牢创新核心变量,实施国企“人工智能+”行动,遴选发布首批20个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向社会公布26个可适用场景清单。 两端发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推动省属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战新产业前瞻布局,深化省属企业战新产业发展行动,对培育期经营亏损给予考核豁免,加快布局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海洋风电、低空经济等省重点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深化能源、交通、化工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促进商贸、建筑、传统制造等产业优化提升,推进大宗贸易高质量发展。 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加强省地合作,促进各级国企在重点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支持外经贸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参与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出台推进国企民企合作指导性文件,深化涉企服务增值化改革,以更加开放姿态与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深化企地协同联动 担好责任帮富
贯彻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部署,以产业导入为基础、项目平台为重点、企地结对为载体,全力当好“共富产业合伙人”,助力缩小“三大差距”。 政策引导强统筹。明确省属企业与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名单,“一企一策”制定年度帮扶任务指标,纳入企业综合考核体系。深化省属企业服务共同富裕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试点,提升国有资本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价值。加强省属国资国企与山区海岛县干部交流互派,推动省属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上山下海”送经验、送技术、送服务。 产业带动强帮扶。围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发挥省属企业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建筑施工、化工、医药、文旅等产业优势,“一企一业”“一县一策”助力做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动态完善省属企业支持山区海岛县发展重点项目库,谋划实施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带动经济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确保今年在山区海岛县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履行好省国资委结对帮扶缙云团组牵头单位职责,以市场化方式导入国资国企资源,打造团组帮扶示范样本。 多措并举惠民生。深化国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现代社区和人文乡村建设,推进省属企业优质医药医疗、健康养老等资源精准下沉,完善山区海岛县医药物资配送网,推动“伞状”医康养联合体等服务模式在山区海岛县全覆盖。深化国企稳岗扩岗、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推进与山区海岛县职校共建合作、产教融合,助力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深化“浙里帮”“路网+云端+品牌”等消费帮扶,打造国企线上线下“土特产富”销售平台,带动山区海岛县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户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