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七期>勇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者
之江实验室:勇闯人工智能“深水区”的先行探索

2025-09-20 10:1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心妍

陈心妍


2025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现场,一场属于中国浙江的高光时刻在此定格——之江实验室主导打造的地学领域模型GeoGPT从全球2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与此同时,之江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打造的天文领域模型OneAstronomy入选《人工智能向善创新实践案例集》。

“双星”闪耀国际舞台的背后,是之江实验室勇闯人工智能“深水区”的系统性探索。作为浙江科技创新“王牌军”之一,之江实验室正以体系化布局重塑智能计算生态,以机制创新破解科研难题,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智慧,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征程上,迈出了先行者的坚实步伐。


“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平台


体系创新

创建智能计算全景生态


2025年5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焰升腾,12颗计算卫星刺破苍穹,标志着“三体计算星座”正式启航。这些卫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整体具备5POPS在轨计算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三体计算星座”的构建,将大大拓展太空应用的边界,未来,希望这个星座能让老百姓便利地用上太空计算星座带来的服务,这对空天产业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天地算力合流,奔涌而出的是海量的数据洪流。在之江实验室,这条无形的“数据江河”被引入科学数据枢纽。

最近,之江实验室海纳数据枢纽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一个集算力、数据、模型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基础设施,用于语料生产、模型训练和智能体开发。海纳数据网络已链接2000多个开放数据集,构建起数据总量超过18PB的公共语料资源池;数据生产流水线提供语料生产服务、脱壳化服务、知识图谱服务和语料蒸馏服务,实现高效的大规模高质量语料生产。该枢纽还部署了全球主流的开源模型,构建了模型消费数据的模型训练工具集和智能体开发工具集,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模型训练与智能体开发服务。

算力与数据的双轮驱动,催生了之江实验室的模型创新突破。其研发的GeoGPT作为面向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模型,吸引了来自135个国家的4万余名地球科学研究者注册使用。同时,之江实验室正在研发的021大科学模型,为浙江形成开源基础模型“三剑客”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聚焦“干好智能计算一件事”,之江实验室构建了从算力、数据到模型,再到应用场景的完整创新生态。


机制创新

重塑科研组织新范式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引擎,那么机制创新则是点燃这台引擎的“火种”。2023年,之江实验室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改革的核心是“真正的有组织科研”,直指科研方向聚焦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

总体部制是破题的关键。实验室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围绕算力集群、数据枢纽等重大任务设立总体部,实行技术总师和行政总指挥的“双总制”。技术总师负责指导技术分解与集成,行政总指挥负责督导资源调配和内外协调。

把12颗卫星连成一个系统,涉及100多个硬件、200多个软件、近百万行代码,每颗卫星光连线就有1000多根……“三体计算星座”首发任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总体部制的引领下,之江实验室协同合作伙伴仅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立项到发射的“奇迹”。

如果说总体部制是之江实验室凝聚各方力量的“大兵团”,“种子班”则是之江实验室致力于培养决胜未来科研战场的“尖兵连”。

在大模型“种子班”的培训现场,一条醒目的横幅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热烈讨论、不懂就问、会了就牛、持续学习,成就卓越!”在这里,学员们必须参与从数据生产到模型训练全流程学习实践,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他们迅速吸收新知识、提升技能水平。

“我们急需培养既懂模型又懂系统的创新人才,实战育才无疑是最佳途径。”王坚说。之江实验室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已成功举办19期“种子班”。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学员们在这里高密度交流,不仅拓宽了彼此的视野,也推动了科研创新的进展。天文大模型“种子班”的学员唐晓瑜说,通过与天文学背景的同学共同学习研究,能更准确地把握天文学的需求,从而搜集到更高质量的数据,加速模型的开发与优化。

目前,“种子班”已培育数百名具备大模型全栈技术能力的人才,很多学员毕业后即参与到021科学基础模型等重点研发任务中。


开放协同

构筑创新发展共同体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法、得生态。之江实验室深谙:真正的突破绝非闭门造车可达,必须打破围墙、拥抱合作,在开放协同中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之江实验室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机制,积极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创新共同体。在计算星座科研任务总体部,国星宇航、氦星光联等民营企业成为紧密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千星规模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近日,之江实验室还联合鸿擎科技、雄安新区科学园、蚂蚁技术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橄榄叶计划”倡议,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方案,通过开放太空计算和数据等创新资源,提供科学载荷搭载和应用验证服务,支持开放科学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普惠。

开放协同、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理念在之江实验室的发展路径随处可见。除了GeoGPT,之江实验室还依托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枢纽,打造了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zero2x。该平台为科学家提供假设生成、知识图谱、文献服务、仿真分析以及科学家社区等多种开放科学服务,并部署了地学、天文等领域基础模型,为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模型能力支撑。

从地球科学到宇宙探索,从算力基础到模型创新,之江实验室正在智能计算的征途上不断前行。王坚表示,之江实验室将面向全世界提供代码、数据、方法论等多方面的科技公共产品服务,充分发挥AI的能力,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充分体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