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制造强国先行探路 |
|||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高太山 马 源 马 骏 袁东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富民强省的根基所在。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在全国较早启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变、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浙江应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制造、商贸、物流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先行探路。
浙江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成效显著
多年来,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把制造业作为富民强省之本,坚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不断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到2021年底,浙江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5354亿元,规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3.5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158万元/亩。 创新发展动力强劲。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到2.93%、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5%,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 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348亿元,占GDP比重达11.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浙江有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7个,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17.6%、17%。 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全省有9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绿色制造稳步推进。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 开放合作有新亮点。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开放战略。
正确看待新阶段制造业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技术成为重塑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进入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新阶段,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驱动产业形态、核心要素和竞争范式发生深刻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生产领域渗透,推动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驱动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用户关系、供应链管理等流程再造,成为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新挑战。长期以来,全球产业分工遵循比较优势、效率优先的逻辑,我国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制造业长期快速增长。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时有发生,给全球供应链体系带来威胁,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布局向多元化、区域化、本地化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制造业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前景向好,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我国众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需求迫切。同时,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新要求。 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要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外,也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对大量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以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增加值率,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轮驱动。对浙江来说,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举,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将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探索有益经验。
坚定不移走好数字时代融合创新发展道路
在新起点上,浙江省在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数字化变革机遇,走出一条融合创新发展道路。 坚持系统思维,将浙江全省打造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浙江块状经济特色和优势,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现代消费与健康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智能光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与中医药、精细化工、特种材料等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的细分领域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加强区域协同规划,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互补合作的产业布局。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塑造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围绕重点产业聚集创新要素,瞄准国家科技战略和产业需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健全新型实验室体系,增强技术策源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发挥联合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人才保障,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持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创新政策供给,为制造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快数字化发展,引领浙江制造全方位升级。抓住产业数字化变革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全面释放数据资源红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坚持高端化发展,提升浙江制造全球竞争力。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研发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瓶颈短板。深入实施“雄鹰”“凤凰”“雏鹰”“放水养鱼”和单项冠军培育行动,全面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完善专利、标准、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做强做优浙江品牌,提升浙江制造国际竞争力。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低碳转型,稳步实施制造业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控制工业能耗总量,推动工业领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引导重点行业降碳减污,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制造升级工程,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建设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要从完善生态的视角出发,不仅要增强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高端的产业园区等“硬环境”,也要在市场准入、市场公平竞争、政府采购、招投标、知识产权保护、新经济监管等方面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 同时,针对科技资源供给不足、制造人才缺口大、数字化转型迫切等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力争扩大科研资源引入等领域自主权,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新经济领域先行先试,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