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为美丽中国解“燃煤之急”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燃煤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浙大,有位教授始终在与燃煤“浓烟”对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翔。 他数十年如一日,探索着更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更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已在全国规模化应用,为建成全球最清洁的高效煤电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广,煤质成分、煤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都非常复杂。为了让中国的燃煤超低排放,高翔带领团队经过长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超低排放技术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机组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该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浙江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高翔团队研发的成果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燃煤机组及中小热电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推动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实施。 作为高校老师,高翔鼓励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碰撞,培养科研创新思维。他长期坚守教学科研一线,热心指导本科生参与节能环保工作,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参加国家节能减排大赛。其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曾获得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主办的“全球重大挑战峰会”的唯一金奖。 近年来,高翔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牵头与京都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双学位培养计划,形成了中外合作互派学生、互换课程、互授学位的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高翔认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爱国,要以国家战略布局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肩负起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责任和使命。 30余年里,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工地现场,他的实干作风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验证自己一个想法,他和团队成员常常通宵达旦做实验;一次中试规模的测试实验,5000个小时不间断;一次检修,凌晨两点接到电话就火速赶到电厂。 超低排放关键技术成果在电厂成功应用后,高翔又把目光转向了海上,带领团队研发了船舶减污降碳协同的尾气高效净化技术系统,排放指标显著优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法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我国船舶尾气净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国际话语权,也为我国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强国和绿色航运强国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