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
|
|||
今日浙江记者 袁 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局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引领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迈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这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强大发展信心和澎湃精神动力。 十年来,浙江深刻领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引领经济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跃升。全省GDP连跨4个万亿级台阶、突破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四;人均GDP突破1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263亿元,从全国第五提升到第三。
突出创新制胜 增创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坚持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突出创新制胜导向,增创发展动能优势,全省上下抓创新促发展的氛围无比浓郁,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投入强度从2%大幅提高到2.9%,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10大省实验室全面布局,重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数量上升到全国第三位……创新,已成为浙江发展最鲜亮的时代特征。 创新底蕴更厚—— 十年来,浙江千方百计补齐高能级创新平台短板,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积极打造新型实验室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企业科创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它们以集群态势,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生态,助力浙江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目前,浙江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各2个,获批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6家。 创新领域更宽—— 十年来,从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到实现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国产化;从国内首个本土原研丙肝一类新药达诺瑞韦钠片,到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自主可控……一系列瞩目的成就,不断书写浙江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疫情防控和预警预测、临床诊疗、药物等领域的40个重大项目加快研发,促成一批“全省首个”“全国首次”“全球首例”的硬核成果在一线应用。 围绕化解重点产业链断供断链风险,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累计取得197项进口替代成果,数字安防、结构生物学、高端磁性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领跑全国。 创新主体更强—— 十年来,浙江积累了一支庞大的创新主力军,创新之力源源不断从实验室向生产线汇聚。从2012年到2021年,浙江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了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近15倍,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浙江主导产业。2021年,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6%。 在浙江,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正在不断拓宽。
抢抓数字风口 下好产业先手棋
以“数”为魂,以“数”为器。 从率先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把信息经济列为大力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之首,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成为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产业化势头强劲——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089家,比2015年净增260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348亿元,保持了10%以上的年均增速,占GDP的比重上升至11.4%。 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聚焦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及应用,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利润总额3014亿元,是2015年的2.2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劳动生产率超过43万元/人,约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2.5倍。 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数字经济领域拥有营收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45家、超亿元企业2230家,上市企业164家,涌现出以网易、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浙大中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机电等特色产业优势地位不断巩固。 产业数字化全国领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5家,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2家,居全国第二。创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开发工业App超6万款,上云企业达47万家,在役工业机器人13.4万台。作为全国唯一的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产业数字化指数已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纵深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场景,全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目前,已布局建有细分行业产业大脑96个,上线场景应用125个,应用企业4.55万家,连接设备2.26万台;建成未来工厂41家、未来农场10家、未来实验室1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12家。 数字基础设施加速优化升级。以数字新基建创新示范省建设为导向,累计建成启用5G基站15.5万个,实现全省乡镇以上地区全覆盖、行政村5G网络“村村通”。杭州、宁波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阿里云、网易云、电信天翼云等集聚浙江,公有云形成国内领先、全球第三的服务能力。 吉利汽车生产线
加快变革重塑 稳固制造基本盘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始终锚定“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制定实施《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1年,浙江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超10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首超5万家,较2012年增加近2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首超2万亿元,较2012年实现翻番。 民营经济再铸辉煌——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更是浙江制造业的主体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到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浙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推动和激励广大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2012年到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2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63.8%提高到2021年的67.0%;全省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了2.76倍和1.23倍。107家浙江企业入围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量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聚焦17个重点行业,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品质化、绿色化转型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国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硕果累累。2017年以来,浙江累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7584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2.6万家、高耗低效企业9325家。2021年,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1188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8.7%;利润总额418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1.6%。 集群培育提档加速—— 积极构建“415X”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重点发展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若干高成长性百亿级“新星”产业群,面向优势领域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蹚出了一条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提升新路。 2021年,“415X”集群营收7.5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7%;7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目前,全省已有3批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成授牌;拥有世界500强企业9家,中国500强企业4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70家,均居全国第一。
深度融入全球 书写开放新篇章
开放,不仅是一抹浙江底色,更是一种浙江气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始终保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发展思路,以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突出开放强省,坚持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更为坚定。 “优进优出”融合畅通—— 高水平外贸健康发展。2021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到4.14万亿元,是十年前的2.1倍,年度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从2012年的10.96%上升到13.9%。 高质量外资纷至沓来。随着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浙江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83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47家,均为2012年的2.2倍左右。 高效能投资布局全球。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方向,引导浙商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浙江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673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89.91亿美元,是2012年的3.8倍。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捷报频传。2017年4月挂牌成立、2020年8月扩区升级,浙江自贸试验区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主平台。截至2021年底,浙江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4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42亿美元,新增企业9万余家。石油化工、数字经济、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今年1—7月,浙江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19.7%的外贸。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辐射能力日益凸显。东向依港出海,“一带一路”国际航线突破100条,宁波舟山港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十强;西向依陆出境,“义新欧”开辟陆路国际物流新通道,中欧班列辐射51个国家160多个城市。 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持续推动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全省形成了2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8个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单位的新格局。 “全域融入”蹄疾步稳——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民营经济、港口经济等多种优势,全省域参与、全方位融入、体系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省域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更多战略支点和战略枢纽,让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聚集、流动,在构筑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的增长极。2021年,浙江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113个,实际完成投资超900亿元,完成率112%。
勇向潮头立,帆起逐浪高。浙江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劈波斩浪,奋勇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