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六期
挺起“两手硬、两战赢”的顶梁柱
——浙江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综述

2021-04-19 11:2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袁卫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袁 卫


3月26日,春光明媚,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召开。实力强劲的雄鹰企业、新晋2020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智造水平行业领先的浙江首批未来工厂……一排排肩披火红绶带的浙江先进制造业企业代表,接受集体表彰。

会场上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了对这支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力军的充分肯定。近年来,浙江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五大历史使命”中把握新方位、扛起新担当,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

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升,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中打造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跃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浙江制造业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工业经济逆势上扬,运行质量好于全国、领跑东部,成为全省经济V型回升的主动力,在实现“两手硬、两战赢”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政策赋能,金融赋能,要素赋能……催动着一批批世界级产业项目“开花结果”、一个个“单项冠军”引领“中国制造”、一家家“大院大所”铸就“最强大脑”,不断开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境界。


 

抓住战略重点

稳住浙江经济基本盘

 

作为改革开放先发地之一,浙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马当先,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浙江制造”成为浙江经济的基本盘。

进入新世纪,面对“成长的烦恼”,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调整工业发展战略。2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浙江建成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向先进制造,成为制造大省浙江坚定不变的初心。

十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实施“腾笼换鸟”等“四换三名”工程到推进质量强省等“三强一制造”,从推动工业强省建设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浙江工业经济逐步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浙江制造”成为浙江的金名片。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省委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持倒逼和引领并举,不断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浙江制造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2020年3月,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部署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于2020年8月25日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袁家军提出,紧扣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探索,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以开放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国际资本,以政策赋能金融赋能要素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

浙江走向先进制造的初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国际复杂严峻形势的巨大挑战面前,越发坚定。

深入开展“争先创优”行动,省市县共进、产业链协同,攻坚克难,稳企业、稳增长;

系统摸排断链断供风险,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努力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大力推进“尖峰”“尖兵”“领雁”“领航”计划,开展“鲲鹏行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现“双联动”;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一体推进“小升规行动”“雏鹰行动”“放水养鱼行动”“凤凰行动”“雄鹰行动”,市场主体竞争力得到新提升;

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减负降本力度空前,掌上办事直达基层,融资畅通直惠企业;

……

2020年,全省工业经济实现“V型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利润增长14.7%,呈现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绿色集约转型加快的良好态势。

如何开局“十四五”?袁家军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的命脉、富民强省的根基,更是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的战略重点。加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招大引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推进数字变革……一系列新举措推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再起新潮。


老板电器自动化生产车间

 

坚持创新驱动

激发浙江制造新动能

 

200兆瓦级特大型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深槽加工数控立式内拉床、高功率智能激光切割自动上下料设备……3月26日,一批代表浙江制造顶尖水平的国际、国内首台(套)产品在杭州发布,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浙江始终把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以数字经济的“先手棋”,再创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

“一号工程”走向深入——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双联动,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网络通信、元器件及材料等基础产业,在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重点科技领域超前布局。2020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20亿元,增长13%,占GDP的比重达到10.9%。

制造业数字化加快转型。入围国家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2个,培育省级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103家,“1+N”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产品超5000万台,开发集成各类工业App超3万款,累计上云企业超41万家。评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9家,培育“未来工厂”12家,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

新基建的潜能持续释放。累计建成5G基站6.26万个,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站4万余个,IPv6覆盖用户1亿户。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启用,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从260G增至660G,累计建有数据中心193个。阿里云ET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

“第一动力”不断增强——

建强创新载体。高水平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建设,推动之江实验室等创建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省实验室及各类重大科创平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创新策源中枢。一大批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前沿创新成果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突破关键技术。紧扣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链布局,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计划,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推广运用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产品技术。一大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

推广创新产品。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化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和浙江制造精品大规模应用生态。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修订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招投标办法。一大批首台(套)产品的率先问世并推广运用,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化解了重要环节受制于人的风险。

2020年,浙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8%,新产品产值率39%,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3位。

“第一资源”持续集聚——

高端人才加快引进。深入实施“鲲鹏行动”计划,前两批共遴选18人,给予支持经费13.236亿元。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引才计划,新遴选支持省海外引才计划365人、省领军型团队35个、省海外工程师217人。

青年英才快速集聚。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扎实开展青年英才集聚行动。通过举办第二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重点引才活动,新引进博士1.08万人、增长66.2%,新引进硕士7.7万人、增长22.2%,新引进大学生约115万人、增长19.3%,新建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1家、新招收博士后1612名。

人才配置不断优化。推广“揭榜挂帅”机制,以全球智慧解决“卡脖子”问题,全年共发布技术难题2360个,已揭榜597个,攻克技术难题177个。创新方式方法,引导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集聚,14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试点单位已集聚工程师2343名,8家省“院士之家”共联系院士491名。


宁波人才科技周

 

突出问题导向

锻造浙江制造高品质

 

近年来,浙江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产业平台等多措并举,在聚力高端化发展中提升浙江制造的品质和能级。

制造层次实现新跨越——

激活“老产业”。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集群200多个、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14个。

告别“低散乱”。2020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253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5万家。“十三五”以来,浙江已累计淘汰9503家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5.5万家。

提升“低产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成11.8万家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7042家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低效企业改造提升,遴选100家制造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2020年,浙江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达136万元/亩、27.5万元/亩。

加速“绿色化”。实施绿色制造工程,2020年新增国家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4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5家,全面完成56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新创建省级示范企业(平台)52家,全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揭牌,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平台能级实现新突破——

持续提升大湾区平台能级,积极稳妥推进6个省级新区建设,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强、产出效率特别高、发展后劲特别足、辐射带动力特别大的高能级战略平台迅速崛起。

22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稳步推进,20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渐入佳境,全省1000余家开发区(园区)优化整合到153家……一批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较高和创新活力较强的高质量骨干平台成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舞台。

45个高端装备制造类省级特色小镇集聚制造业企业数万家,1044个小微园集聚企业5万余家……在浙江,诸多区中园、园中园、镇中园、特色小镇等“专、精、特、新”的特色化基础平台遍地开花。

主体培育呈现新气象——

深入实施“小升规”“雏鹰行动”,2020年新增“小升规”企业4000多家、省级隐形冠军8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3家、单项冠军33家。实施“放水养鱼”行动,确定首批培育企业2438家。深化“雄鹰行动”,形成“一企一策”统筹培育支持体系,累计确定培育企业102家。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新认定小微企业园268个,新增国家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个。

民营企业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在浙江,大企业引领支撑、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欣欣向荣的制造业企业丛林生态日趋完善。


吉利汽车研发中心

 

聚焦“全链条”

打好产业提升攻坚战

 

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公示了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其中有3个浙江产业集群入列制造业“国家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浙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的成效之一。

近年来,浙江聚焦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生物医药、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现代纺织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构建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完善工作体系——

构建“1+2+10+X”的产业链工作推进体系,制定产业链提升发展“一链一方案”。建立“链长制”,统筹做好产业链提升的服务、指导、协调工作。组建“服务团”,常态化提供风险摸排、难题破解、技术服务、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精准服务,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实现“一链一服务团”。目前,全省已系统摸排断链断供风险449项,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15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备份提升34项,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05家。

坚持“补短锻长”——

“补”短板。实施断链断供替代行动、建立长三角产业链安全协调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和国际合作等,实行可替代技术产品供应链重组补链;实行制造业首台(套)应用补链,认定培育了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首台(套)产品;实行全球精准合作补链,深挖智慧招商红利;实行关键核心技术与断链断供替代科技攻关补链,切实提高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锻”长板。实施工业强基2.0版、质量提升行动、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等,实行制造业基础再造强链;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产品升级改造计划、强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等,实行产业链协同创新强链;建设一批数字新基建项目、推进“5G+产业”融合应用等,实行数字新基建强链,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强“长板”,提升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浙江还总结推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带动护链”“工业互联网建链”“涉企服务平台畅链”等“补链强链十法”,为企业提供产业链对接服务。

抓实项目建设——

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实施“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千亿高端装备项目投资工程,2020年工业投资增长6.7%。

在重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进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2020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00项,完成投资1685亿元。目前在役工业机器人11.1万台,位居全国前列。

开展全球精准合作,聚焦标志性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央企和大型民企开展精准招商,实施“一局长一项目”工程,2020年招引亿元以上合作项目912项。

到2025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将突破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以上,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杭州5G产业创新园

 

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制造环境最优省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做深做实“三服务”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改革赋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全面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设置涉企事项零许可稳步推进,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持续提速提质。企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推广应用。

政策赋能——

用足用好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去年以来制定“减、免、缓、退、抵”一揽子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帮助企业轻装上阵。2020年共为企业减负4855亿元,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2.9元,比全国平均低1.0元。

融资畅通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稳步增加,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逐渐向制造业倾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扩大,制造企业融资的渠道更宽、成本更低。2020年,全省1123家企业获得国家专项再贷款政策低息融资499.7亿元,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2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2020年新增3414亿元,为2012年以来最高。

服务赋能——

按照“企业有需要、服务到身边”的要求精准服务企业。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组建省市县三级工业专班,实行“一图一指数”抓监测、“一链一清单”破难题、“一码一平台”强服务,形成了大抓工业、服务工业的浓厚氛围。

积极构建制造业重大落地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和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并探索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稳步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建设推广企业码,依托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上线码上政策、码上直兑、码上诉求等功能,领码用码企业达263.9万家,9.43万件诉求“码”上解决,各地互联互通立“码”兑现政策资金150.9亿元。

在疫情冲击下,浙江积极实施浙江制造拓市场“百网万品”“春雷计划”“严选计划”“商超计划”等,帮助企业抢抓“双循环”机遇拓展市场。2020年浙江制造网络销售额达1.76万亿元。

 

新征程,新担当。迈入“十四五”,浙江正以争先创优的新机制,聚焦难题破解跟踪问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