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丽浙江打造成为展示“重要窗口”金名片 ——浙江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综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岑文华 从浙北江南水乡到浙西南生态绿谷、再到浙东海岛风光,美丽浙江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绿色,是浙江的底色,也是浙江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 “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期许和勉励,让全省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为抓手,苦干实干、奋力争先,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的高分报表。2019年,浙江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15%,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全省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94.6%。 进入“十四五”,如何进一步在理念、目标、机制、方法、手段上“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5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美丽浙江建设进行系统性重塑,构建美丽浙江数字化综合应用系统,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高水平的美丽浙江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一张蓝图绘到底 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战略是引领长远发展的“方向盘”。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余村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张宏远的战略蓝图,为浙江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窗口;一颗绿色的种子生根发芽,逐渐花繁叶茂。 18年来,从绿色浙江到生态省、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再到高水平美丽浙江,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18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811”“991”系列行动,从“五水共治”“河长制”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大花园”,从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到最早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首创举措,为中国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经验”。2019年,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报告认为,浙江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改革深化引领全国。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希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美丽浙江成为建设“重要窗口”的内在支撑和展示“重要窗口”外在形象的重要内容。 2020年8月15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浙江召开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生态环境部与浙江签订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谋定方向、明晰路径。 明确战略定位。《规划纲要》以建成生态省为新起点,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了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样板、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标杆,以及全民生态自觉的行动榜样5个战略定位。 标明时间进度。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将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到2030年,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浙江样板;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天蓝水澈、海清岛秀、土净田洁、绿色循环、环境友好、诗意逸居的现代化美丽浙江全面呈现。 细化重点任务。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浙江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构建集约高效绿色的全省域美丽国土空间、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全产业美丽现代经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系列美丽幸福城乡、弘扬浙山浙水浙味的全社会美丽生态文化、完善科学高效完备的全领域美丽治理体系。为此,浙江谋划了包括美丽国土空间、美丽现代经济、美丽生态环境、美丽幸福家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在内的6项重大建设工程。 5月18日召开的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提出,要站在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创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发展阶段美丽浙江建设,抓实抓好“十四五”期间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美丽浙江数字化综合应用系统、构建全域美丽共享美丽新格局等方面的目标任务,不断擦亮美丽浙江建设金名片,确保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浙江向着更高目标砥砺奋进。 湖州浒溪
全要素共治共享 高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2018年浙江开启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齐头并进,一体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让蓝天碧水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鲜明注脚。 聚力守护蓝天底色—— 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PM2.5和O3“双控双减”,创新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2020年全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3.3%,率先在全国重点区域实现空气质量达标,首次实现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并消除重污染天气。 碧水行动久久为功—— 深化“五水共治”和“水十条”,全省域开展工业园区、生活小区、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8.1%;全省13个入海河流(溪闸)考核断面全部达标。 净土清废扎实有效—— 高质量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建成覆盖全省的全过程闭环式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091万吨/年,全省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禁止洋垃圾进口”改革目标圆满实现。 守住生态安全边界—— 浙江坚持治理、修复相促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迈入全地域保护、全形态治理新阶段。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发布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精准管控国土开发空间,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快推进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印发实施《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深入推进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全省新记录物种263种,丽水市新发现1个两栖动物全球新物种。全省八大水系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问题、保护重点等逐步明晰。 加强环保督察执法—— 强化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制度导向,健全清单化调度推进制度,“回头看”滚动排查、跟踪督办机制,问题发现机制,持续推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深化省级督察,完成对11个市的例行督察。坚持严格高效执法,加大公检法环联动力度,2020年全省各类环境信访、突发环境事件较2017年分别下降40.9%、23%。 义乌污水处理中心
全领域提升共进 深化生产生活绿色转型
“清洁能源消纳率77.6%,符合绿码标准。”在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接入衢州市“企业绿能码”系统,经大数据分析后生成绿、黄、橙、红四色二维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线、优化工艺流程。 这是浙江各地落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缩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浙江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和倒逼作用,根本扭转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融合”。 汰劣培新育强——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持续推进。2020年,浙江推动完成26家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56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搬迁改造和淘汰关停。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走向纵深,以“亩均论英雄”改革和“标准地”供给强化节能、节水、节地,万元GDP能耗、水耗较2015年分别下降21.6%、37.1%。 绿色发展动能澎湃。在绍兴,纺织产业链的不断优化孕育出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一个千亿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崛起……2020年,浙江人工智能、高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攀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9%,“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7%。 拓宽转化路径—— 好生态点绿成金。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6.2亿元,增速同比出现积极变化;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养生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生态+”新兴产业异彩纷呈,“秀山丽水”“潇洒桐庐”“金色平湖”等一大批全域旅游金名片熠熠生辉,浙江日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山秀水有价可依。2020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为绿水青山可考核、可交易、可融资提供统一参考依据。2019年,丽水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让遂昌大田村的生态产品有了清晰价格;如今,开化、仙居、天台等地的好生态都明确了“身价”,生态经济化有了可行路径。 共享绿色生活—— 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绿色正成为浙江人生产生活的靓丽底色。目前,全省共成功创建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为内容的绿色低碳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各地纷纷建成低碳智慧园区、碳汇渔业、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安吉建立毛竹碳通量观测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竹林碳汇工作,创建“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 浙江晶品纺织有限公司智能车间
全方位塑造共融 加快呈现全域美丽格局
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美丽县城串点成链,美丽城市画龙点睛……行走浙江,步步皆景,处处入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浙江着力构建全域大美格局,充分彰显诗画浙江美丽大花园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全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275个,34个村、11个镇列入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镇,数量全国第一。 万千乡村美丽蝶变—— 从“关键小事”切入,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域提升。浙江率先制定农村厕所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48%;率先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地方标准,76%的建制村实施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建管并重,90%以上的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19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测报告中,浙江以96.39分的成绩名列第一。 因村制宜、各美其美。2019年8月,浙江启动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让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循。在浙江,村村都有规划图、镇镇都有“规划师”,“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如繁花盛开。 城乡一体美美与共—— “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在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框架下,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乡村生活更加便利。 美丽创建不断深化—— 美丽城镇活力迸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全省1191个小城镇实现达标“满堂红”;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推进,浙江发布全国首个小城镇长效管理地方标准《小城镇环境和风貌管理规范》;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建设齐头并进,让连接农村与城市的小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 美丽城市现代宜居。杭绍甬、甬舟、嘉湖一体化和衢丽花园城市群加快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提速,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筑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质持续提升。今年,浙江全面启动未来社区建设,现代化美丽城市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诗画浙江”韵味更足。浙江扎实推进美丽大花园建设,“四条诗路”、十大名山公园、十大海岛公园等进程全面提速。在丽水,瓯江两岸绿道串起“一江丝路盛景”;在衢州,覆盖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跃然而出……到2022年,浙江将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秀洲区新塍绿道
数字化改革创新 全面优化环境治理效能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浙江发挥数字赋能作用,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生态业务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共建,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 依法创新环境治理——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浙江印发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规定省级实施意见,健全省委统筹推进督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一体实施河湖长制、湾滩长制,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重奖制度,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前列。 以先行探索为绿色发展探路。浙江首创排污权交易指数,实现固定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全面实施跨省流域和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在浙江,林权制度、水权制度、地权制度、碳权制度等产权制度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生态补偿、循环补助、低碳补贴等财税制度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创新价值实现机制—— 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GEP与GDP的双增长;安吉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对生态资源进行收储和交易;淳安县建设全国首个“特别生态功能区”,发布水质改善“千岛湖标准”,完善上下游共保机制、修订《杭州市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草案)》,2020年千岛湖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Ⅰ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62亿元…… 绵延绿意间,一条经济增长线清晰可见——2020年浙江GDP达6461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跨上6万元、3万元台阶,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数字赋能撬动改革—— 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制定《浙江省省直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形成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框架思路。省生态环境厅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推动固体废物治理数字化应用建设,建成全省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 各地加快探索生态领域数字赋能,杭州构建污染防治数字驾驶舱、“环保码”,打造数字治污样本;金华建立放射源大数据监管体系,全市放射源全部在线监控;衢州市推进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建设,严防人为干扰监测数据……数字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建设,让美丽浙江的成色更足。 台州桃渚镇
不负春光起好步,乘势而上开新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为统领,坚持全领域提升共进、全地域协同共建、全要素美丽共享、全过程管控共治、全方位塑造共融,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争当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