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浙江气质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
|||
|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通林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经过18年的接续接力、久久为功,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十四五”期间,浙江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努力建设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浙江气质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建设美丽浙江增添更加靓丽的“三农”风景。 丽水市云和县石塘规溪村
提升乡村风貌 夯实美丽基础
美丽乡村是美丽浙江的坚实基础、精彩亮点,我们将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提标提质、迭代升级,把美丽乡村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谋篇布局再起步。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打造,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规划设计,突出差异特征、彰显区域特色,推动形成“五团发展、百带共富、千村未来、万村精品、全域美丽”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格局。建设浙东海洋风情、浙南生态绿谷、浙西钱江山水、浙北江南水乡、浙中和美金衢五大美丽乡村组团,让“五朵金花”争奇斗艳、各美其美。衔接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鼓励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的多个村庄开展联合建设,打造100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培育1000个未来乡村,使之成为我省美丽乡村的新标杆,创建1000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 环境革命固底色。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着力点,高水平深化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守住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监测全国第一地位。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源头精准分类和尾端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户厕,开展农村公厕服务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所长制”管理,每年创建2000个省级星级公厕。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95%以上、出水达标率95%以上。高标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养,确保乡村干净整洁有序常态化、全域化。 有机更新提风貌。最大限度保护村落风貌和自然本底,不搞大拆大建,不急功近利,小切口精准发力,用“绣花”功夫对村庄进行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加强村庄空间梳理、建筑改造、设施植入、设施标识、标线序化等,打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浙派风貌。坚持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积极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示范乡镇、风景线、精品村和美丽庭院“五美联创”。到2025年,实现全省大多数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三分之一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升“千万工程”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聚力共同富裕 丰富美丽内涵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在“三农”,品牌亮点也在“三农”。我们将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推动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促进广大农民富裕富足。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4.4万元以上,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 迭代升级美丽经济。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不动摇,实施农业农村碳达峰行动,以“肥药两制”为切口,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提高村庄经营水平,全面挖掘乡村“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等多重价值,运用好绿水青山、田园牧歌、民俗风情、乡愁小吃、闲置农房,壮大“跟着节气游乡村”、美丽乡村夜经济、生态康养、乡村文创等乡村休闲旅游业新业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 联动推进三个同步。紧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实施绿色发展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打造新型“帮共体”,系统化建立先富带后富机制,体系化推进县带村、村带户帮促。到2025年,绿色发展重点县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2022年),低收入农户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持平,确保共同富裕路上“最容易掉队的一个不掉队”。 推动实现美好生活。实施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与城市同规同网、互联互通。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与城市同质同标、共建共享,加快实现“幼有所育、学有学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强化数字引领 增添美丽气质
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引擎,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流程再造、制度重塑、要素优化,以数字赋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建设多跨场景。强化数字“三农”顶层设计,完善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好“三农”数据仓、全域地理信息图和数字化工具箱,加快数字技术与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五大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围绕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房改造等模块,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多跨场景。 探索未来乡村。积极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数字乡村为引领、以共富乡村为目标、以风貌乡村为特色、以善治乡村为根本,系统构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党建“五化十场景”,打造一批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 强化本质建设。启动实施“三农”新基建,加快农村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建设,推进物联网、遥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终端布局和技术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以此为基础,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本质基础、本质能力、本质制度、本质机制和本质安全建设,系统重塑管理制度机制,整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筑起更加科学完备、高效精准的农业农村工作体系,形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三农”运转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