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三,四期>先行先试 创建样板
缩小地区差距

2022-02-28 17:2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丽水市:“跨山统筹”一体发展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丽水山泉”龙泉青坑底生产车间


“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丽水市长期以来面临的城乡发展步调不齐、山区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城乡要素流通不畅等瓶颈问题。面对加快跨越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紧迫现实,丽水市委提出“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发展理念,谋划构建“一带三区”山城发展新格局,打造相融相促、均衡发展的共富丽水。

“一带”,即市域发展核心带,包括东部莲都、青田、缙云3个县(区)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攻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区”,即由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等西部6个县(市)聚落形成的特色发展示范区,突出协同合作、侧重特色,组团式发展。

“跨山统筹”难在“统”。为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壁垒,丽水市制定国土空间、财政金融、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招商等五大统筹机制。

国土空间,全市统管。市县联动统筹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生态、农业与城镇空间控制线,统筹全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城镇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发展。

财政金融,一体运作。探索建立地方性债务统筹机制,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市县一体化建设,探索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平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一带三区”发展统计考核专项制度……

教育资源,全域优化。实施教育项目“双百亿”工程,推进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集团化办学;加强高中段统筹力度,创建松遂跨区域联盟中职校,3所县属中职校增挂全市性校牌等。

人才资源,互认互通。优化升级丽水人才科技新政,高标准、大手笔制定国际化“双创”人才特区政策方案。市县联动举办“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创新实施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保障急需重点人才、高端紧缺人才引进。

产业招商,招大引强。绘制招商引资“一张图”,发布20亿元制造业项目、50亿元重大非工项目招引榜单,落实考核加分、奖励编制等配套政策,激励重大项目攻坚。2021年,全市新引进大项目186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9个,同比增长53.6%。

搭好高质量承接平台,丽水加快南城生态工业、碧湖田园新城、龙庆经典文创、遂松乡村振兴、云景特色风情等五大示范性平台建设,强化跨县域功能区块共建共享。

在南城生态工业平台,作为芯片产业园的“最强大脑”,总投资100亿元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成为丽水半导体产业链的产学研核心。碧湖田园新城谋划碧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龙庆经典文创示范平台协同共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创新平台和文创产业集聚区;遂松乡村振兴示范平台谋划建设遂昌“红绿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松阳“水墨小港”乡村振兴示范带;云景特色风情示范平台谋划建设云景生态产业合作园区……五大平台各具特色,协同有方,共建共享。

“一带三区”总体规划,将由最具丽水辨识度的八大标志性工程来展现。围绕“八大工程”,2021年共谋划168个子项目:高端饮用水“丽水山泉”上市热销,成功打造“水”生态价值转换样板;“康养600”小镇建设致力建设“长寿之乡”,发展健康产业;丽水机场、衢丽铁路开工建设,衢宁、金台铁路开通运营,通道畅联工程让丽水打开“山门”。2021年,丽水累计完成投资17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

由散到聚、以聚促变,丽水城乡发展新格局悄然打开。按照规划,到2035年,丽水“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将全面形成。

 

泰顺县:“生态大搬迁”促共富

特约记者  赖淼莲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搬迁安置房小区


“18年累计搬迁群众33000多户、超10万人,全县四分之一的群众下山安居。”这是泰顺县2003年来生态大搬迁的成果。

以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缩小地区差距”领域首批试点为契机,2021年,泰顺县启动实施“共富大搬迁”,围绕深化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目标,开展“党群共建、资源共享、邻里共助、文明共创”,力争未来5年投资22亿元,推进31个生态大搬迁项目,搬迁安置1.3万人以上。

“没有住房公积金的帮助,我买不起现在的房子,老人看病还得抬下山。”搬迁至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的苏为产说,特别感谢政府为下山移民量身定制的“政策包”。

为让群众“下得来”,泰顺县加快搬迁平台建设,投资6.6亿元,有序推进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等26个续建新建安置小区项目。同时,出台制定台风灾后民房重建、农村宅基地复垦、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系列力度空前的补助政策;提供自行购房、集中安置、就近安置、共有产权、廉租房等多种搬迁形式,让群众自由选择。与此同时,泰顺县创新组织村民以社区居民身份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约2000户下山移民家庭享受到低利率的购房贷款政策。

搬到中心镇和县城后,如何“稳得住”?泰顺县通过不断完善搬迁配套和民生保障工程,努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强化党群共建工程。在异地搬迁安置点同步建立基层党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建立272个“群众出题、党员解题、群众评题”的解题服务组,让搬迁户尽快融入新社区。

深化资源共享工程。完善搬迁小区周边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引入专业房企和物业公司代建代管移民安置小区,全面提升搬迁户生活品质。

细化文明共创工程。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宣传市民文明公约、垃圾分类等知识,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养,并在移民小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对标省里“扩中”“提低”要求,泰顺县多管齐下,拓宽“富得起”路子。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十百千计划”和强村富民“三百行动”,制定强农惠农富农“直通车”政策100条,营造村强民富的良好氛围;设立创业就业激励基金,常态化开展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电商快递、餐饮等劳动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有一技之长;大力发展一二三产,打造泰顺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投用罗阳小微万创园,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创业就业;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共富发展路径,招引华东大峡谷、云岚牧场等重大旅游项目,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为帮助低收入群体自主增收,泰顺县1271名帮扶干部结对8038户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泰顺蜂王”严立超是下山移民户。12年来,他以腾退出的田园为基地,成立蜜蜂专业合作社,不仅年收入增加10多倍,还带动300户下山低收入农户每年保底增收3600元,帮下山村民找到致富“靠山”。

据悉,2021年泰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89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年每人10632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2.05。

 

平湖市:“山海共富”争创一流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青田干部在平湖参观学习

 

2021年12月20日,平湖市与青田县签订全面打造山海共富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山海协作再升级:双方将在建设县域共富示范点、共建共享“飞地经济”、开展优质农产品消费促富行动、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山海协作典范。

自2021年7月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缩小地区差距”领域首批试点以来,平湖市与结对地区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多层级对接,谋划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办法,推动山海协作更进一步。

飞地抱团,优势互补“飞”出共富新路子。2018年3月30日,平湖市与青田县共建全省首个跨县市“飞地消薄”项目,青田县265个经济薄弱村筹资1.62亿元,到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抱团建设高标准园区厂房。按照协议返还约定,园区两年间共返还投资收益3240万元,青田县每村平均增收12万余元。推广“飞地消薄”模式,平湖市先后与省内文成县、龙泉市和省外的东西部协作对口九寨沟县再建“飞地经济”产业园。所有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平湖市每年将返还对口地区投资收益5000余万元。

共享一体化,帮扶结对让公共服务更均衡。平湖市发挥“共济山海联盟”名院名医云集资源,邀请青田县人民医院加入联盟,并为青田医生提供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共享“接轨上海”医疗卫生资源。截至2021年11月,三方累计选派骨干医师互访交流110人次,开展危重病会诊和手术会诊1000余台次,成功建成上海—青田医学交流专家中心。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平湖市为青田县27所学校提供校舍改造、教学设备更新资金超300万元,送教、培训等活动受益教师近6000人。

产业合作,合力拓宽共富协作新渠道。平湖市还探索一体化招商,建立长三角地区投资需求(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在各自招商信息平台宣传发布对方特色产业产品、招商信息。同时,平湖市还鼓励街道参与结对地区的产业投资,探索市场化的利益共享及分成机制,曹桥街道注资5000万元参与丽水—嘉兴产业基金项目,拉动社会资本投资5.05亿元。

数字赋能,量身定制发展新路径。平湖市充分利用数字农合联先进经验,与松阳县合作“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县县合作”模式。双方共同投资成立专业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构建全省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产销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厨房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两地采购、配送同步,共享两地优质农产品。目前,该公司已与松阳县19个乡镇80个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将土鸡、土猪肉、黄牛肉等优质农产品送往长三角销售,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为提升青田县服务三农水平,平湖市在青田县复制推广“浙农服”数字应用平台,支持青田县构建县域农合联数字化服务框架,为农业服务插上“数字翅膀”。

 

龙游县:生态工业“数智力量”

特约记者  求张锋  罗 意


龙游伊利乳业二期安慕希生产线

 

壮大生态工业是龙游县缩小地区差距的底气。作为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生态工业样本县,龙游县聚焦碳基纸基新材料、精密数控和轨道交通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531攻坚行动,举全县之力开展“招大引强”,推动山海协作跨区协同创新联动,稳步推进生态工业数智升级,努力在共富路上当龙头、争上游。

2022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总投资32亿元的云墨碳谷公司忙着迁入产业园区。该企业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天器、芯片、锂电池等领域,有望推动龙游成为全国碳纤维材料产业基地。

追求“小县城也要有大科技”的梦想,龙游县深入实施产业链领军企业培育“雄鹰行动”,锚定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建成省高速列车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为促进精密数控产业提档升级,谋划国际一流的精密零部件表面处理中心,携手链主型企业禾川科技共同引进中孚精机、威仕喜、田村科技、台钰精机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扶持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2021年,全县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1个、投资总额149.14亿元。

“招大引强”的同时,龙游县用心服务本地企业,提出“优服务、促二期”活动,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放大“二期在龙游效应”。目前,全县16家外来上市公司中,有11家正在扩大投资,145家规上企业纷纷技改扩建上二期,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62%。

立足本土之时,龙游县充分发挥山海协作效应,探索建立山区县生态工业借智借力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与杭州市临安区共建“科创飞地”,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山湖研发中心项目于2021年9月顺利开工;与杭州市钱塘区签订“产业飞地”合作协议;与宁波市镇海区签订《镇海—龙游山海协作科创飞地合作共建协议》。以山海协作为媒,龙游县还先后引进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建成首个特种纸产业院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共引进合作院士13人、海内外高端人才60余人,省级院士博士后专家工作站18家及其他人才平台近百家。 

竹产业是直接带动当地居民创富的大产业。立足竹资源优势,龙游县规划建设全竹循环产业园,在龙南竹产业区内科学布点小微园和粗加工集聚点,并配套引进杭州·大庄竹产业集团等企业,提供加工、烘干等配套服务,组建研发科创、技术整合、仓储融资与商贸物流等服务平台协作运营,可带动2万余名农民就业。以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改革为契机,龙游县还成立“林业两山银行”,通过实施“租金+分红+薪金”的再分配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据测算,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金或股金收入1000万元,带动周边竹农增加薪资收入4000万元。

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下,2021年龙游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3.1%,增幅居山区26县首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