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三,四期>先行先试 创建样板
缩小收入差距

2022-02-28 17:3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温州市鹿城区:大爱之城“慈善配方”

杨 晨  郑君郡  郑 亮

 

温州红日亭慈善活动


温州市鹿城区素有“大爱之城、文明之城、道德之城”的美誉。冬施热粥、夏送伏茶,作为典型代表的红日亭,早已衍化成鹿城民间爱心慈善的代名词,被中央文明办誉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50年来,红日亭犹如一颗星火,点燃了大爱鹿城乐善好施、践行慈善的燎原之势,先后涌现出三乐亭、旭日亭、白鹿亭、复兴亭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草根组织,催生了网络热词“善亭文化”。

在此基础上,鹿城区紧紧围绕数字慈善、文化慈善、阳光慈善、活力慈善、信用慈善、科学慈善六大创新领域,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在“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的补充作用”的探索中为全省提供了先行示范。

重构慈善组织体系。横向集成32家公益慈善组织,设置儿童之家、心理驿站、慈善超市、慈善工坊、慈善展厅、公益讲堂等场景,宣传“大爱鹿城”慈善品牌,打造全省首个枢纽型慈善服务综合体;纵向贯通慈善工作“最后一公里”,建立14个街镇慈善服务中心、94个社区慈善服务站和568个社会组织,硬核构筑“15分钟慈善圈”。

迭代慈善激励政策。在全省率先构建慈善积分体系,通过银行信贷挂钩、子女入学优先,真正让“善行义举、行善积德”可量化、可转换、可感知,接力式引导慈善资源向低收入群体汇聚。2021年全区增加注册志愿者2万人,总注册数突破40万人。目前每3位常住人口中就有1位志愿者,形成“人人参与各尽所能”的“慈善争先”氛围。

放大慈善金融力量。积极探索“信托+助残”的模式,成功推动帮扶青少年心智障碍的慈善信托金融产品在鹿城落地,为特殊群体在失去亲人后提供支持保障。

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等不断发展,鹿城区综合运用整体智治理念,聚焦慈善方式变革,开发建设“慈善鹿城”智慧大脑,打出数字赋能组合拳,全力推动慈善方式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两路并进转变——

在慈善服务方面,实施智慧化升级:构建“慈善鹿城”数字化系统,打通“利民一键达”“惠企直通车”等12个信息平台,打造“慈善参与一码通”“慈善积分一键算”等场景应用,改变“登门化缘”式的传统慈善方式,真正让“指尖慈善”成为人人可为的时尚潮流。

在慈善资源方面,实现高效率匹配:率先打造边缘救助信息系统,建立低收入群体数据库和慈善服务项目库,实现供给端、需求端“双向贯通”,解决低边低保等群体急难愁盼问题1286个。

在慈善资金方面,实施全流程追溯:打造慈善组织活动信息监管平台,通过AI技术、云计算,探索建立慈善捐款可查询、可追溯的智能反馈机制,构建闭环化智慧监管体系,让每一笔善款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位行善者掌握爱心传递路径和结果。

近三年来,全区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3.2亿元。在2021年12月30日揭晓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鹿城区荣获“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2021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通过持续打好慈善助推低收入群体增收组合拳,鹿城区铺开了一张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幸福画卷。

据悉,下一步,鹿城区还将在区慈善总会设立“富民基金”,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预计未来5年投入运营资金将超过1亿元,并将以慈善信托等多种方式助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

 

新昌县:科技赋能“以小见大”

今 新


新昌县茶园风光

 

2017年,全国首个设在县域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实现落户;2018年,以总分第6的名次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19年,“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跻身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榜首);2021年,捧得首批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这是新昌县交出的科技创新成绩单。作为一个人口仅40万、城市规模与经济体量都以“小”著称的山区县,近年来,新昌县“以小见大”,依托科技创新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放异彩后,又在“小县大科技”上延伸出“小县大通道、小县大城镇、小县大花园、小县大民生、小县大变革”五大战略举措,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省级试点建设的良好开局。

经济体系持续优化。坚持聚焦主业、做强实业,推动形成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58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强改革、建平台、育主体、聚资源,创新指数蝉联全省第二,R&D占GDP比重连续七年保持在4%以上,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城乡融合全面提速。加快提升城市品质,专班化启动新民未来社区打造;创新推出“共建共享+实体运作”,打造乡村新社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打响乡村文旅品牌,招引建设“尚诗堂”“生田社”“山中来信”等民宿项目,大力发展茶叶和炒年糕两大富民产业。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

民生福祉增进增厚。围绕普惠共享,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

此外,新昌县聚焦科技人员加快“扩中”,出台《科技人员收入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积极推进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晋升体系等改革,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富的积极性;聚力低收入群体全面“提低”,实施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贷款工程、“百个部门联村帮扶、百家企业结对帮扶、万名干部联户帮扶”帮扶工程,提升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因创新而新,因改革而昌。接下来,新昌将进一步以小见大、以精显强、以质取胜,将六大战略举措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通过聚焦“扩中”“提低”,全面实施“消薄增收”,积极打造应用场景等,将数字化改革全面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为争当县域标杆,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50强”而不懈奋斗。

与此同时,发挥本地上市企业的表率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在员工收入渠道拓展、科研人员倍增、弱势群体关爱和共同富裕发展基金四个领域担起主要责任。发挥国有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涉农类经营性项目,实现“国企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共同致富”的目标。

 

磐安县: “八味产业”致富山乡

今 磐

 

乌石农家乐


山区26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之一。山区26县的一员磐安,连县城中心也在山间。在清醒审视自身特征的基础上,磐安县紧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扎实推进缩小收入差距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政策加持富民增收成效明显。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行动,发展来料加工从业人员4.2万名,带动2000余名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开展以低收入农户为重点的乡土人才培训,药乡月嫂成为全省月嫂领域的金名片。在“我的幸福计划”基础上迭代推出“我们的幸福计划”,试点区块盘峰乡(高二片)低收入农户从985户减少至127户,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364元,并且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口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从396户推广到周边11个乡镇3000多户10000余人,年增收总额1500万元以上。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08个、农家乐998家,床位1.9万张、餐位5.3万个,年经营收入超3.5亿元。

平台助力强县富民成效明显。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振兴,新增白术、元胡等道地药材种植2100亩,新增黄精等林药种植面积1500亩,在新渥、冷水、仁川新建浙贝母绿色发展示范基地6200亩,获批成立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研究院和中国黄精交易中心,完成黄精价格指数构建。江南药镇养生博览馆、华仙国药文化城御街内国医馆、苗医馆、艺术品展示馆相继开馆,县中医院、浙中影创城、药镇智慧物流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数字药园”、共享车间、仓储物流基地、品牌推广、智慧云平台等7大项目扎实开展。完善“三统一、三共享”服务体系,建成中药材共享加工点15个,共享仓储点(常温库、冷库)3万立方米;在磐安中药产业智慧云平台的基础上,加速磐安中药产业大脑二期项目建设,“浙中药·质量通”多跨场景应用入选省数字经济改革第一批优秀地方特色应用名单。

通过建立“医共体+医养”的特色新型养老模式,磐安县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之路。此外,集“异地开发、精准扶贫、生态补偿”功能于一体,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贡献了全县约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

在2021年底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磐安县提出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化先行的总体目标,坚持“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竞发新起点、放大新优势,争当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全力打造新征程上实体经济绿色崛起的新磐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换先行的新磐安、数字赋能创新突破的新磐安、共同富裕山区样板的新磐安。

下一步,磐安县将进一步深入实施生态产业富民、居民收入倍增、高质量就业创业促进、低收入群体幸福感提升、生态富民改革创新等五大行动,以打造中药材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磐安经验”“我们的幸福计划”“万元系列”增收计划等标志性载体为重点,加快共同富裕进程。

 

嵊泗县:民宿点亮“海外仙山”

今 嵊


嵊泗县田岙村

 

嵊泗是浙江省陆域面积最小的县区,却有着最大的海域面积,两项面积之差距,达到百倍以上。

“海外仙山”一直是嵊泗县的代名词。作为全省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嵊泗县充分挖掘海岛旅游发展优势,以民宿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增收,并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努力推动海岛民宿成为共同富裕的先行产业。近日,2021年度浙江省等级民宿、文化主题(非遗)民宿名单公布。嵊泗县等风来民宿入选金宿,素若民宿、左岸屿民宿、窝里民宿等8家优质离岛民宿被评为银宿,半夏拾光民宿和花酒间民宿2家民宿入选文化主题民宿,上榜数位居舟山全市第一。

培育发展民宿综合体。在全省首创提出民宿综合体概念,积极探索研究民宿综合体审批办法等政策创新,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发展民宿综合体的实施意见》,统筹建筑规模与功能业态,以省级银宿以上为标准,鼓励支持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业态融合,做好拓展、延伸和融合文章,引导扶持单体民宿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转型发展,提升民宿品质和经营收入。同时,探索实践民宿迭代升级有效路径,扶持普通渔宿提质,确立主题民宿、精品美宿、民宿综合体新三元架构。2021年,7家申报民宿综合体,户均营业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

打造民宿“花鸟模式”。以花鸟岛为先行示范区,创新实施民宿“纳规管理”模式,出台《花鸟岛定制旅游民宿纳管标准》《花鸟旅游示范岛民宿等级划定标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形成民宿经济发展与美丽海岛建设互促共建的发展模式。引导民宿业主发展小型民宿综合体,主动向村集体租赁周边闲置农房,拓展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民宿综合品质。设立闲置农房租赁平台,严把资源要素配置,深化定制化运营,创新“一个规划设计、一套规则管理、一个平台营运”的经营模式,加速全岛民宿从单一分散经营向产业协同发展。

开展宅基地及农房有偿退出试点。紧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求,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以黄龙乡南港村东咀头区域开发为试点,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大力推进全市首个“渔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力争在全面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上先行突破,构建城乡共富共美新格局。目前,该区域已完成全部农村宅基地及房屋收购和补偿款发放工作,项目共涉及房屋72栋户数75户,房屋建筑总面积约6298平方米,发放补偿款2237万元。

除此之外,嵊泗县持续深化民宿产业数字化改革,通过开发“离岛e宿”数字化服务平台以及“嵊泗想念”码上游应用场景等,全面汇聚旅游资讯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为游客一站式旅游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截至2021年底,嵊泗县共有民宿1026家,床位数19502张,约占全县游客接待总量的75.1%,行业从业人员6000余人,约占全县渔农村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

下一步,嵊泗县将进一步加快普通渔宿升级步伐和民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建设和乡村文旅运营,并通过深入开展送法进民宿、进渔农村活动,实施民宿“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强化民宿集聚村法治阵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民宿治理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