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2年第五期
擦亮“重要窗口”金名片
——浙江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综述

2022-03-15 10:4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一段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就史,就是一段民营企业的创业创新史、发展壮大史和推动共同富裕史。奋进新的赶考之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浙江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大局。

1月7日,浙江省委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2021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为“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上榜企业代表授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召开的规格最高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释放了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加坚定“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坚定信心、坚守实业、塑造变革、追求卓越,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持续擦亮“重要窗口”金名片。

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春日盛景中,民营企业再启主引擎、奋进新航程。

 

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

持续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始终将民营经济视作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大资源。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和关心民营经济发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八八战略”,并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2004年2月,他亲自主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在更高层次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下发《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隆重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茁壮生长”的良好生态,让浙江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激发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1月7日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就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作出部署,一系列实招、硬招、新招,持续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发展主力军、转型升级排头兵、平稳发展压舱石、创新创业主战场、共同富裕主引擎。

完善强企政策。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浙江每年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书记工作例会、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在历年惠企富商政策基础上,今年省政府发布出台“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让民营企业进一步坚定稳进提质的信心,坚守实业,塑造变革,全面提升创新力竞争力。

强化法治保障。2020年1月,浙江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省政府根据《条例》重点条款,两年间研究提出20项重点任务,由省级相关部门制定20项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让法规有效落地、执行有力,逐步构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用心服务企业。浙江把数字化改革的理念运用到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建设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开展常态化“三服务”,启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综合性与单项指标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温州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台州把今年定为“民营经济集成突破年”,打造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杭州市富阳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在减税降费专窗为纳税人办理业务


坚持创新服务不动摇

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

 

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近年来,浙江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致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服务环境优质高效——

减负强企,激发活力。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各地用好企业减负降本工作“十法”,持续减免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最大限度在用工、用能、物流和融资上挖掘降本空间。2021年全省企业减负降本金额2793亿元,惠及企业5995万家(次)。今年1月,浙江印发《关于减负强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意见》,出台涉及减负、纾困、强企的“45条政策”,力争2022年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用“真金白银”换企业轻装上阵。

投资环境,越来越赞。浙江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全面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服务企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如今,在浙江开办企业“一日办结”,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15个工作日”办成,水电气网可联动报装,甚至注销企业也能 “一网服务”,173个涉企服务事项实现“一站通办”,激发了市场主体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市场主体863.7万户,平均每8人就有一人创业。

亲清政商,同心同行。浙江首创“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场景,上线减负降本政策40条。企业登陆“浙里办”,马上知道自己的税费能“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政府也清晰掌握“减了谁、在哪减、减得怎么样”。去年,省工商联还联合科技、商务等部门举办省市县三级联动“亲清直通车”,设立亲清直通车站点,将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落到企业园区。

合法权益全力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浙江深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建成中国(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线知识产权线上交易平台,推行知识产权侵权人“黑名单”制度,既有力保护企业创新,又让知识产权体现了最佳市场价值。

促进民营经济公平竞争。浙江持续放开市场准入,为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围绕重大建设项目,省政府每年公布一批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推介项目,其中不乏铁路、能源、航空等过去民营资本难以进入的产业。省国资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7月28日面向民企集中推出48个混改项目,落地后预计将引入社会资本150多亿元。

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省公安厅对民营企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进行规范。省检察院严格依法办理涉企案件,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省高院建立民营企业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修复破产重整企业信用,努力让涉案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营商环境满意度评分最高,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正泰新能源温州泰瀚550MW渔光互补项目

 

坚持主业实业不动摇

创新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大背景下,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以最坚定的力挺、最有力的支持,提振企业信心,鼓励塑造变革,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应变能力更强、产业结构和绿色低碳更优、开放层次和管理效能更高。

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力——

攻关核心技术。浙江强化民企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等级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鼓励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浙江省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开展数据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晶盛机电公司成功研发大尺寸单片式硅外延生长装备,替代荷兰ASM公司产品……在目前全省布局实施的325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75%的项目由民营企业牵头,已形成135项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成果。

拥抱数字变革。民营企业勇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主力军,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主动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同步快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开展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强化人才保障。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加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同时,探索“人才+资本+项目”市场化引才机制,扩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容缺受理”范围,全力支持企业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目前,全省累计引进“海外工程师”1155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27个,其中民营企业引进占九成。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培育“雄鹰”,让大型企业展翅高飞。浙江深入实施“雄鹰”“凤凰”行动,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目前,浙江有6家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96家企业上榜“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航母企业”有14家。

扶植“雏鹰”,让单项冠军云奔潮涌。浙江打造优质企业梯队,继续壮大“隐形冠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行动,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打造以冠军企业为引领的先进产业集群。目前,浙江共有14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70家“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畅通融资,让万千资本精准浇灌企业。浙江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有力推动“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2021年,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发行规模全国第一,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还推出企业上市“一件事”集成办理、金融顾问等制度,去年帮助110家优质企业多渠道成功上市。目前浙江境内外上市公司达750家,数量居全国第二。

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

支持外贸稳定民企。疫情之下,浙江大力实施“浙货行天下”工程,启动三轮拓市场百日攻坚行动,举办了680场网上交易会,确保企业不出国门也能保市场有订单。浙江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千方百计缓解外贸企业“一箱难求”困难,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去年,我省新增10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布局海外仓670多个,“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1904列。

培育民营跨国公司。2021年10月,浙江启动新一轮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扬帆出海,整合海外技术、品牌、渠道和人才为我所用,全球布局,做强总部,力争新培育30家第二批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一系列助企举措,让浙江民企2021年的进出口成绩单十分亮眼: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增长22.5%,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为76.0%。

推动绿色低碳大转型——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整治高耗低效生产线,开展节能减碳技术改造。2021年规上工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5.8%,工业减碳加快推进。

衢州市为2392家工业企业建立“碳账户”。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通过“碳账户”精准找到减排点,及时调整低效生产线,一年间,共减排二氧化碳1655.7吨,收获了23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浙江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城市绿色低碳运营,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寻找投资空间。正泰新能源公司联合央企国企,加快可再生能源投资布局;宁波锦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光伏云”,为整县分布式光伏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浙江瑞华机械有限公司把独立中小型风能系统广泛运用到渔船、海岛上……

2021年6月,浙江还促成全国首个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杭州挂牌,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挂牌至今,成交绿色技术成果百余项,交易金额突破1亿元。


位于桐庐的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公司生产户用储能逆变器,冲刺“首季红”

 

坚持回报社会不动摇

扛起促进共同富裕大担当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近年来,在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倡议下,浙江民营企业家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自觉把企业发展放到共富实践的宏大场景中,做强实业,扩大就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山区26县发展,先富带后富,奋进共富路。

构建员工共富、产业链共富生态——

让员工变股东,切好共享“蛋糕”。浙江上市民营企业大力倡导价值共享理念,推出合伙人机制、骨干员工股权激励制度等,让员工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融。传化集团与员工结成利益共享、事业共创的共同体,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员工学习培训,超过10%的员工成为企业合伙人,员工收入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让157名技术工人享受配股分红,建立企业与技术工人收益共享机制。

以产业为引领,做大共富“蛋糕”。浙江民企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探索产业链共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正泰集团凝聚起近2万家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销售网点,带动10多万人就业。横店集团打造影视制作全产业链,在横店镇建起30多座影视拍摄基地,集聚1400多家影视企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3万个。

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省工商联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浙商助力26县发展专项行动,举办了70余场对接会,组织800多位知名浙商走进山区26县,帮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搭建起共富共促的“桥”和“路”。

扩大当地产业,做大经济“蛋糕”。传化集团在衢州市建设智能公路港,打通山区26县物流“最后一公里”;娃哈哈集团直接在景宁、文成等县投资项目,建饮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食品加工、交通运输、彩印包装产业的发展;西子能源公司注资缙云县的新能源企业,打造新型高温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开展结对帮扶,践行社会责任。万事利集团与开化县合作,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桑蚕生态产业,带领蚕农增收致富;雅莹集团与龙泉市红坞村签订村企结对协议,支持扩建木耳基地;新湖集团通过“新湖公益创新基金”,帮助文成县农村发展中蜂养殖、金丝皇菊种植加工等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底,浙商在山区26县共投资签约项目81个,投资总额超316.9亿元,新设立企业179家,注册资本超40亿元,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到袜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

 

春风浩荡满目新,踔厉奋发正当时。全省上下始终坚定信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