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多样性是人间正道 |
|||
|
|||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说:“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鲜活形象的表达。 当今世界西方文明大行其道,有些人认为人类社会文明最终统一于西方文明。这一认知无论从文明发展逻辑还是文明演化事实看都是荒谬的、不存在的。事实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已经批评过“文明的统一”的错误概念。汤因比讲,尽管“在近代历史时期,我们自己的西方文明用它的经济制度之网笼罩了全世界,在这样一种以西方为基础的经济统一之后,又来了一个以西方为基础的政治统一,其范围也差不多”。但是,“认为它们就是文明统一的证据却未免有点肤浅。虽然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政治面貌是西方化了,但是它们的文化面貌却大体上维持着在我们西方社会开始经济和政治征服事业以前的本来面目”。其实,今天世界经济和政治面貌也没有所谓的“西方化”。中国道路的兴盛、俄罗斯的强势回归、中东变局的再变局等,都充分表明今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仍然异彩纷呈。 人类社会当然要走向世界历史,但世界中的国家和民族不能被一种文明、一种制度、一个模式格式化。中华文明中一直有“和而不同”的理念。“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人类文明如果一味追求“同”,否定排斥“不同”,不仅不能使世界得到真正发展,反而会使世界走向衰落。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优于西方霸权帝国模式,就在于它不是一种清一色的国家联盟,而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充分自主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世界新样态。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应者云集,就在于它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各国大合唱。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普世价值”,就在于这一价值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实践基础上的价值凝结,而不是把一个国家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行为模式与制度偏好强加于他人。我们以“自由”为例。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中的“自由”,根本上是资本奴役劳动的自由。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自由”,其逻辑前提是承认人的历史主体性,是把人当作不断发展、不断展开的主体。同样名为“自由”,正如南橘北枳,其味截然不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茶和酒并非不可兼容,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东西方文明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方式回答着人类发展的共同问题。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才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是人类文明的本然和应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