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就是我的家人” |
|||
|
|||
今日浙江记者 邵玩玩 1月23日,腊月廿九,中午11点。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主任医师郑霞的手机铃声响起,接到国家卫健委指示:因为疫情紧急,需要你即刻到武汉支援,务必晚上到达。郑霞知道,那一刻起,她的抗疫之战便正式打响了。 “因为武汉封城,我先绕道到临近城市,晚上8点多,才到疫情最核心的金银潭医院。”本该团聚和家人共享天伦的日子,郑霞却选择赶赴“最危险”的地方。 在金银潭医院,郑霞负责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管理。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早交班,治疗小组将患者前一天的病情进行汇总。“因为没有移动查房车,也没有远程监护系统,我们必须根据交班信息、化验结果、目前医嘱等信息初步判定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确定相关治疗方案。” 郑霞所在管区的病患者年纪普遍偏大,基本都在五六十岁以上,其中不少原本就有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病。对他们来说,即便是普通肺炎,也很容易导致病情凶险。 这无疑增加了救治难度。“很多时候,在分秒之间病情就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动。这批病人身上除了新冠本身的变化,还有因此带来的并发症。整个治疗过程对每个细节把控的要求都非常高。”郑霞说。 救治难度再大,郑霞和她的战友们都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位患者,她说:“病人,就是我的家人。” 有一天,一位患者的心肺功能严重衰竭,命悬一线,他们上了ECMO(人工心肺仪)。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简单吃几口盒饭。 郑霞的日常工作,还包括给病患做康复治疗。一位天门市的医生,在救治病人时不幸染病,经过无创辅助后,病情逐渐稳定。“像这类病人,我们每天要给他进行床边坐起、踏步以及举盐水瓶等专门的康复运动。”经过一系列“亲密”接触后,郑霞与病人间慢慢变得默契。 “每次我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走进去,因为捂得非常严实,就会不自觉提高嗓音。但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知道那个人是我。”在特殊环境中,声音成了郑霞最好的名片。 2月3日,随着疫情的发展,郑霞接到了新任务。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医院对确诊的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列出需要转运的病患名单及转运风险,将他们转运进行集中救治。 郑霞负责筛选黄陂和青山两个区的8个医院。“与医生们交流时,他们对自己的病人都有深深的责任感,不停地重复一句话,‘这个人好年轻,应该有机会的,看看能不能拼一把’,他们努力地为这些病人争取更好的救治条件。” 2月10日,是郑霞驰援武汉的第18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地坛医院调研指导时,与郑霞所驰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连线,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并了解情况,鼓励大家:“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郑霞说,面对面聆听习总书记的嘱托很是激动。视频连线尾声,有领导问大家有没有战胜疫情的信心,此时,视频中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火神山医院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齐声回答“有!”的场景令人动容。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浙江一批批像郑霞这样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驰援武汉。“我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坚决完成任务。”铮铮出征誓言,一次次响彻浙江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