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做好主心骨” |
|||
|
|||
丰莉莎 张桂芬
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霞飞社区下辖26个小区有25000多人口。社区生态丰富,既有地处中央商务区的高档商业小区,也有缺少物业公司管理的老旧小区,还有衢江东方广场等非住宅业态,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疫情防控难度大。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方超迅速带领社区干部进入“一级战备”。早在大年初一,他就决定采取小区封闭式管理,一个小区只留一个出口,24小时轮班值守,制作“疫情防控临时通行证”,每户一证,居民凭证出入,非小区业主不得入内。社区还引入“电子通行证”扫码进出,用“人防+技防”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挺在前面,做好社区居民的主心骨。”郑方超说。 他第一时间发出“我是党员让我上”的倡议,按照“一个小区一块责任田、一块责任田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原则,在各小区组建起两支队伍:有党支部的小区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没有党组织的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各党员先锋队、临时党支部结合小区实际划分防控责任区,逐户进行在外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健康随访等,对重点对象由党员“一对一”包联服务。 同时,充分发挥红色物业联盟“兼合式”党支部作用,统筹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形成防疫合力,开展“临战式准备、地毯式排查、多样式宣传、管家式服务”,防止输入、抑制扩散,做到访不漏户、查不漏人,盯住存量、深排增量,有效防止疫情扩大。 覆盖各个居民小区的26支党员先锋队200余名党员全员响应,形成疫情防控“红色网格”。 把社区防控措施做实做细,郑方超又组织社工布置宣传栏、开启小喇叭广播、组织社区党员宣传防控知识,实现社区宣传无死角、全覆盖。同时,按照原有8个网格的划分,每个网格30—40人,共262人,把住小区门、楼栋门、住家门,织密精细防控网。 对租住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形成每日信息通报机制;对门岗登记和群众反映的外地返衢人员,快速精准回访;对居家隔离人员,推行“12345”工作法:一张跟踪服务表;发放居家隔离人员暖心包、解除隔离人员安心包;关注隔离人员每日身体、心理状况和生活需求;安排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及联系单位干部提供线上线下不打烊的服务;开展心理疏导、定时监测体温、做好隔离及防范措施信息宣传、实现生活垃圾每日清运、日常生活用品采购等其他生活必需服务。 霞飞社区居家隔离对象有177户430人,他们成为郑方超最牵挂的人。疫情刚开始时,郑方超和社区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要接打100多个电话。“确保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 郑方超手上有一份名单,记录着177户居家隔离对象的生活需求、心理状态,每天不断更新,以便及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社区一名疫区返乡人员金丽(化名)对自己被纳入居家隔离颇有微词,郑方超对其耐心细致地宣传解释,每天多次电话疏导安抚情绪,并为其代购生活用品。得知其家人急缺降压药,郑方超连夜发动身边朋友,辗转购买到药品。“你们让我心里感到很温暖!”解除隔离后,金丽主动加入志愿防疫队伍。 对独居、残疾、高龄空巢老人等辖区各类特殊人群,郑方超建立党员联户解难机制,每名党员帮联10户居民,开展关心关爱、提供个性化服务。“楼道党员小组长每天敲门问,需要买菜、送药、送饭,我们都会帮忙。”郑方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