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守好用好“稽山鉴水” |
|||
|
|||
叶 慧 俞临新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绍兴境内河网如织,湖泊如镜,水域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全国同类城市中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然而,这里却一度因印染、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迅猛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出现“江南水乡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绍兴城区 15年来,绍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优化自然生态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把“稽山鉴水”守护好利用好。 让鉴水风情回归。绍兴累计投资12亿元开展环城河综合整治,在改善城区河网水质的同时,修复周边的新老景点,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重现“石桥飞舞、轻舟来回”的水乡风情。实施浙东引水工程、新三江闸排涝配套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开展截污纳管、防洪排涝、河湖治理、污染监测等治水项目,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的宜居性、舒适度。2017年,绍兴彻底剿灭劣Ⅴ类水;在连续四年获得省“大禹鼎”后,2019年捧回“大禹银鼎”。 让“稽山鉴水”长存。绍兴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绿色、高端、创新、时尚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国和浙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传统产业“颜值高”。近年来,绍兴完成了336家印染企业、299家化工企业、452个工业小区的整治提升,柯桥区印染集聚区外不再保留印染企业,上虞区化工产业进入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园式”集聚发展。在柯桥蓝印时尚小镇,过去臭气熏天的印染企业“变身”小镇的旅游观光点。 ——新兴产业“潜力优”。紧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产业,绍兴全力招引大项目,近3年引进了141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其中,培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被列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壮大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滨海新区成功入选省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用好有2500多年历史底蕴的丰厚山水文化资源,绍兴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建设全域大景区大花园,规划建设文创大走廊和浙东古运河文化带、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投资250亿元打造世界级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全省建设“重要窗口”中全面展示绍兴山水之韵。
柯桥轻纺产业:从“集聚”到“集群” 从2010年起,柯桥区用时8年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将分散在镇街的212家印染企业整合成108家,全部集聚到滨海蓝印时尚小镇。企业纷纷采购中高端设备,选用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将曾经污水横流的“纺织产业”提升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产业”。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小镇投资约15亿元,创建了50万平方米的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投用中纺CBD国际时尚中心、“时尚@家”等平台,高端时尚发布活动周周上演;以“公司+联盟”的形式组建省级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网上轻纺城、瓦栏设计网、“图来旺”等平台建设。 培育壮大时尚新产业。小镇精心打造本土第一时尚品牌——柯桥时尚周,主动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招引知名设计机构和人才。目前,集聚工业设计企业379家,年均设计花型4万多幅,注册外观专利、版权等3000多件,并成功孵化一批本地优秀设计企业和设计师品牌,形成了以纺织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时尚产业生态链。 培育领军型行业龙头。小镇实施“32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鱼计划”,启动高端纺织“四个百亿”项目培育行动,积极向上游拓展产业链。同时,鼓励引导优势企业参与制定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成为纺织工业污水、废气等相关行业标准和绿色印染规范的制定单位,进一步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蓝印时尚小镇 新昌县:奏响创新和生态“协奏曲”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昌县医药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受制于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结构性污染积重难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2年10月,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被列为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新昌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整山河,开启“生态立县”发展之路。首先,关停或搬迁了新昌江两岸的医化企业;接着,综合整治电镀、印染、机械、轴承等产业;之后,系统治理新昌江流域,建设嵊新污水处理厂……2007年11月,新昌县终于摘掉“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的帽子。 涅槃后的新昌,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坚定走绿色转型之路,形成了以创新药物制剂、生命营养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高端制造比重从30%上升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38.2%上升到59.7%。与此同时,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三次捧回省“大禹鼎”,生态经济指数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 一张靓丽的环境成绩单,佐证着“新昌模式”的先进性和典范价值:空气优良率基本保持在91%左右,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8%以上,境内河流水质保持Ⅱ类水标准,创新、产业、生态三者良性互动,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