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六期>构筑新优势 打造新形态
云和:迈向“小县大城” 2.0版

2021-08-31 21:3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雅雯

陈雅雯


云和县大坪社区

 

鳞次栉比的房屋、推窗见绿的景致、干净整洁的环境……走进云和县大坪社区,让人仿佛置身盆景公园。社区居民赖菊如家里是120多平方米的复式房,冰箱、电视、空调、电脑一应俱全。她在县城经营一家玩具厂,年收入达50余万元。

赖菊如一家之前住在云和县紧水滩镇大山自然村,进城需要先走上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坐船过湖,再坐40多分钟城乡巴士。房子也是土木结构,一到刮风下雨,全家人心惊胆战。

1996年以来,云和县积极引导高山、边远山区和库区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条件较差地区的农民搬迁进城。2001年,云和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发展路子。赖菊如一家积极响应号召,搬进了县城。

2003年,赖菊如与丈夫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玩具厂,解决了进城就业问题。

“下山转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农民下山后如何谋生。”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环锋说,云和之所以有着足够的底气将上万名农民引导进城,最大的功臣就是木制玩具。

从20世纪70年代,云和诞生第一只木制玩具开始,木玩在云和已经历经近50年发展。目前,云和共有大大小小木制玩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行业产值达80多亿元,为进城农民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也为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家住云和下山安置小区普光小区的兰少芳2004年搬迁进城,在玩具厂上班已经有10多年,一个月能赚到4000元工资。比起在老家务农,除了生活变好外,更让兰少芳开心的是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可以在县城上学。“我们只花了市场价的一半就买到了安置房,还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日子美滋滋的。”

为了让众多农民“搬得进”“稳得住”“富得起”,云和还从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改革解决农民搬进县城户籍还在原地的管理及农村资源还在原地的利用问题;通过做大做强木玩产业,让进城农民有业可就;通过健全教育、社保等制度,解决进城农民后顾之忧……如今,云和已实现40%的农民下山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93.4%的学生在县城就读,96%的企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1%。

“木制玩具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提供了产业支撑,集聚集约发展又为坚持生态优先腾出了空间。”杨环锋说,引导农民进城后,云和还试水空闲农房二次创业改革,将青山绿水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打通“农民进城谋生”与“市民进村养生”双渠道。

云和“拾光二号”民宿老板柳启明是该县崇头镇梅竹村人。2009年,怀着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柳启明一家三口下山进城,靠着努力摘掉了贫困帽。2016年,随着云和梯田景区的快速发展,作为梯田景区核心村的梅竹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8岁的柳启明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他投入100余万元,装修改造了自家的祖屋,开办了“拾光二号”民宿,短短几年时间,营业额就超过了100万元。

“眼下,云和正迈向‘小县大城’2.0版——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让越来越多的‘赖菊如’‘兰少芳’‘柳启明’奔跑在富起来的路上。”云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