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一期
对标一流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
2023-01-18 10:3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宁波前湾新区吉利汽车研发中心


2023年,宁波市将按照省委“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突出巩固现代产业和实体经济优势,突出增强创新发展和改革攻坚动能,突出提升双循环枢纽能级,突出优化城市格局和功能品质,突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坚持拉高标杆、放大格局,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模范走在前。坚持对标一流,进一步丰富完善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的思路举措,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彰显“窗口”风范、“样板”风采。坚持勇挑大梁,切实扛起经济大市的责任担当,锚定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的目标要求,全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宁波的“稳”和“进”为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着力强化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全力推进“千项万亿”工程,完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推动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项目推进要快,优化项目施工组织和建设周期,确保西枢纽片区、甬江科创区、现代化港区等建设提速推进。项目谋划要实,编制实施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盘子”,做实城中村改造、未来社区等储备项目。项目招引要优,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激发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再投资需求,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招商格局。项目融资要活,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金融工具,强化项目金融信贷保障,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工作。

着力厚植实体经济集群优势。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服务业跨越、数字经济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链群式巩固制造优势,提升绿色石化、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安全韧性,加快布局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跨越式提升“宁波服务”,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港航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融合式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推动数字赋能新贸易新服务,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雁阵式培育企业梯队,完善“大优强”企业一企一策培育机制,力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着力做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以甬江科创区牵引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企业总部汇聚、研究院集聚、实验室提升行动,推进宁波大学“双一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以“人才+项目+载体”引进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加快各类人才集聚,迭代甬江人才工程,打响“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

着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活力。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行动和“品质甬商”提升工程,打造新时代促进“两个健康”标杆城市。更有温度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开展“三稳三提”企业服务专项行动,争创国家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城市。更高精度保障要素供给,推进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提升,科学优化金融资金、项目用地和能耗指标供给。

着力放大双向开放协同优势。坚持扩大内需和深化开放协同发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发展,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加快锻造一流强港,推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完善“海丝指数”体系,提升国际航运综合服务枢纽能级。增强内外贸易韧性,实施新一轮外贸实力效益提升工程,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一站两仓”建设,打造内外贸一体化节点城市。深化开放制度创新,实施枢纽自贸区建设提升行动,办好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出台实施更大力度消费新政,推动消费加快复苏。深度参与区域合作,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宁波都市圈协同发展,做实做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

着力释放政策体制改革红利。坚持系统性集成、变革性重塑,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探索跨区域、跨流域、跨城乡整治模式,启动实施6大重点区域和11个片区综合整治。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升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出“浙里甬文明”等一批标志性应用,率先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协同推进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全力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省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成果,创新财政补助投资方式,优化国资国企布局。

着力推动城乡格局重塑蝶变。树立系统化理念、大都市思维,推动城乡格局全方位重塑、形象整体性跃升、魅力立体化彰显。扮新扮靓都市风貌,深入实施枕山价值挖掘、拥江活力增强、滨海空间拓展三大工程,滚动推进“精特亮”工程,高标准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做深做实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迭代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护绿护美生态环境,统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着力提升共同富裕示范成色。高水平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示范先行。持续缩小“三大差距”,扎实推进“扩中提低”行动,构建山区海岛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加快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强化民生托底保障,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宁波”建设,持续擦亮“奥运冠军之城”金名片。打造全域文明典范,抓好“浙江有礼·宁波示范”文明素质养成行动,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美。

着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盘。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增强维护经济安全能力,完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夯实城乡基本治理单元,推进城乡现代社区治理变革,大力推动社工队伍提质增能、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专业力量撬动引领。健全市域平安建设体系,常态化抓好治安防控、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等工作,努力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