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乘“枫”破浪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沈佳薇 建立全国首个沿海县(区)级实体化海上融治理中心,会同宁波海事法院设立全国第一家“海上共享法庭”……2023年9月以来,舟山市普陀区围绕“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海上”善治目标,探索创新海上融治理机制,助推海上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海上实践样板。 船上宣传惠民便民政策 普陀区海岛众多、水道纵横且海况复杂,各类船员人损、海事海商、船员劳资等涉海矛盾纠纷频发,每年海上重大纠纷占全区重大纠纷数量一半以上。为快速有效化解海上矛盾纠纷,普陀区全面整合海上治理部门资源、社会力量,构建“一站式”海上矛盾纠纷解纷平台,努力将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消除在萌芽。 不久前,一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的股权纠纷案件在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圆满解决。该案中,四方当事人因股份转让合并问题产生了激烈矛盾,在中心工作人员的辨法析理、劝导协商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整起案件从接手到解决就用了10天。”调解员俞辉说,这充分体现了海上融治理机制在处理复杂矛盾纠纷案件时的高效与专业。 海陆综合联动。创新建设“航行的支部”,推动形成海上有先锋、港口有阵地、岸上有组织的“党建+安全”海上治理新格局,目前共组建功能型党支部18个、划分网格党小组115个,覆盖502名海上党员。打造“专群结合、打防一体”的“平安小苑”,推动“海上矛盾陆源解”,各类矛盾纠纷现场处结率提升21%,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多元协同共治。推动公安、司法、海洋经济、港航、海事、海警等多部门建立专属联络站,构建应对渔船碰撞、人员伤亡、海上污染等海上事故的“跨部门协同处置全链条”,着力提升海上矛盾纠纷化解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指导成立商会调解委员会,设立行业协会工作室,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的协同治理合力。 数智赋能增效。依托“智治海安”“智控港区”“航运智控在线”等应用,搭建“船员72小时逆推辨认”“前科船舶船员预警”应用模型,加强全域全时治安要素前置感知,形成十里渔港“治安热力图”,实现数据治海。推广“浙江解纷码”“共享法庭”“海上枫桥”浙里矛调等线上调解应用,线上化解率达97.22%。 据统计,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自去年12月启用以来,累计化解各类涉海矛盾纠纷256起,涉案金额近亿元,重大疑难海上矛盾纠纷当天受理当天调处结案率达89.3%。一幅和谐、稳定的海上治理新“枫”景图正加快绘就。 “未来,普陀区将深化海上融治理模式,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持续推进数字赋能,稳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乘‘枫’破浪、行稳致远。”普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