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七期
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行篇章

——《浙江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25—2035年)》解读
2025-04-15 15:3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春雷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春雷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印发《浙江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冲锋号、动员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深入落实《规划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教育强省新路径,交出“教育强国、浙江何为”“示范先行、教育何为”的精彩答卷。


引领性:锚定战略方位,彰显使命担当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和《规划纲要》对浙江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教育如何为全省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深刻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意义,对标《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要求,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优势,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突出促进公平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公共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更好满足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突出服务大局的使命导向,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内涵特征,聚焦提升教育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着眼浙江教育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省各领域率先高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体系更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力更加强劲、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全球影响力更加彰显的教育强省。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要求,到2027年,教育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到2035年,教育强省全面建成并向更高水平迈进,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领区、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标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重要教育中心先行区。


科学性:洞察时代趋势,强化系统思维


《规划纲要》聚焦人口变化与人工智能这两大影响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变量,加强前瞻性思考与全局性谋划。

要积极应对人口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冲击。未来十年,我省学龄人口规模呈现“梯次传导、错位达峰”的特点,目前全省层面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在学规模已达峰,初中阶段在学规模逐渐达峰,高中和大学阶段学龄人口还将持续上升。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统筹优化各学段间资源和城乡学校布局,健全托育教育一体化机制,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区域教育资源与学龄人口变化的匹配度。同时,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要积极应对数字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着眼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深化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层次应用,重塑教育形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和技术应用向全省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普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加快推动教育转型,迈向数字教育新阶段。


针对性:聚焦问题靶点,破解现实难题


近年来,浙江全力打造“浙里优学”金名片,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然而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够强、教育资源城乡区域配置不够优,群众教育获得感不够高。《规划纲要》着眼于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围绕加快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有力支撑创新浙江建设需要,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以“双一流196”工程为牵引,深化落实“一校一策”,压茬推进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攻关行动,通过“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推动高水平大学与高能级平台、龙头企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实质性贯通。

围绕助推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深入推进“学有优教”,总结推广“一市三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试点经验。统筹协调全省教育资源,全省域推行义务教育城乡教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县中崛起”行动,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着力提升山区海岛和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巩固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根基。


创新性: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浙江样本


加快建成教育强省,未来5年是关键期、3年是奠基期,深刻认识浙江教育之于“两个先行”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将浙江教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场景中去思考,以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构建完善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聚焦破解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制定了8项“牵一发动全身改革”和24项重点改革,深入推进25项国家级试点任务,积极争取更多国家试点落地,加快推进立德树人综合改革试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统筹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立足浙江教育开放办学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提质增效,持续擦亮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对外教育交流合作金名片。在“一带一路”共建“丝路学院”,积极培育“鲁班工坊”项目,推动职业学校“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建好迪拜中国学校,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教育交流合作体系,全面提升浙江教育国际影响力。


当前,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紧扣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突出重点,强化协同,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抓好规划纲要落细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