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二期
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浙江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

2019-02-01 16:2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叶


  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在浙江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共鸣。

  充实和坚定,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期望,激发全省上下“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豪情;来自势如破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汇集起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力量;来自“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奖,鼓舞了全省全面振兴乡村的士气;来自一套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让浙江迎来富民强省的新春天……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并亲自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15年来,浙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之以恒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进入新时代,按照党中央对民生事业发展的新部署,浙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普惠、共享、可持续要求,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大力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将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一幅幅浙江人的幸福实景。

 

恪守为民情怀

筑牢民生保障之基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通过网络、微信发表公开信,向社会广泛征集2019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

  向群众征询政府来年要办的民生实事,是浙江每年的“传统节目”。浙江先问计于民,公开征集实事项目,再由群众投票,选出最期待实施的十方面实事,把办实事的承诺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年初晒出民生承诺,年底交出民生答卷,是浙江上下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省委书记车俊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关切群众诉求,精准发力、持续发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认认真真干好“关键小事”,真正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两个高水平”相匹配。

  坚持均衡优质、公平普惠,2018年,浙江深入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各项民生指标稳中有升,民生账本可圈可点——

  居民收入保持可持续增长: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840元,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57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02元,分别连续18年、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全国各省(区)中差距最小。

  就业好于预期:新增城镇就业125.3万人,帮扶15.93万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的较低水平。

  消费热度不减:201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71元,同比实际增长6.4%

  “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不减民生保障力度,统筹安排财力,舍得在民生上花钱,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地各部门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惠农强农更加给力。2018年,浙江投入136亿元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让147万农村群众喝上质量有保障的好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创建A级以上景区村庄264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万公里,缓解农村群众出行难;广泛推广“飞地抱团”、股份合作、产销帮扶等模式,累计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6171个,消除率达到89.2%

  稳定就业更有底气。省政府出台35条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稳住企业、稳定了职工的“饭碗”;制定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向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搭建就业创业网上平台,每天滚动向全社会提供20万个岗位,多措并举挖掘就业潜力。

  教育“补短”卓有成效。回应“入好园”的期盼,浙江启动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219所幼儿园,撤并一批薄弱幼儿园,等级园比例达到93.58%;回应中小学足球教学硬件薄弱,浙江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133个中小学笼式足球场,掀起校园足球热……2018年,全省有57个县(市、区)达到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牢。建成全省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社保经办业务进驻137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城乡低保标准同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达到7200元;连续两次调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6%,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初步建成,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惠民落在实处。小百花艺术中心、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场馆拔地而起,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11059家文化礼堂、2.5万个农家书屋遍布乡村,还有坐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免费“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温暖无数人。

  这一年,浙江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生活越来越红火。

 

杭州“华丰·悦居”蓝领公寓


深化社会改革

拉长公共服务短板

 

  在线问诊、视频复诊、网上读取检验报告、在家收到配送的药品……家住淳安枫树岭镇的方衢州用手机打开“浙江互联网医院”网页,实名认证登录后,找到治疗慢性病的医生,体验了一回网上就诊配药的便捷。

  聚焦医疗卫生服务看病难、排队长的“痛点”,浙江深化医疗机构“最多跑一次”改革,相继推出“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十大举措,启动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搭建“服务+监管”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线运行“浙江健康导航”,推动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等,省市级医院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8.26分钟减少到3.81分钟,慢性病患者甚至可以“不跑路”在家看病复诊。

  按照“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100%标准化全覆盖,推动 991项涉及民生的审批事项“掌上可办”,“减证便民”举措让办事群众需提供的证明目录从860项减少到266项,63.64%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为让群众办事“就近少跑”,浙江还深入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代办点延伸,推广银行、邮政网点等代办营业执照、驾驶证等业务。目前,全省共有“警邮”车驾代办点842个、银行代办网点2300多个。

  最新的第三方评估显示:浙江“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90.6%,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6.5%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浙江破藩篱、去差别,精准发力、尽力而为,不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高含金量的举措,让人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站得高,浙江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城乡配套综合改革,为农村发展“赋能”。全面推动“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4%以上;设立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敢为人先的农村改革实验,不断消除城乡差别化待遇。

  看得准,浙江抓好“关键小事”,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开启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广泛开展“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垃圾革命”,持续开展拆违治危,2018年成功创建2640A级以上景区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61%。同时,统筹推进城镇和乡村的供水、供电、供气、宽带建设和金融网点的布局,形成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城乡间“无缝对接”。

  谋得深,浙江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异地诉讼难问题;改革律师制度,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坚决守住防范冤错案的底线;推广应用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全程执法办案在网上流转留痕,让办案过程更规范、执法司法透明公正;推出全国首个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将线下的纠纷解决模式搬到网上,让百姓“解纷不出户”。

  改在民生关键处,优在公共服务中。近年来,浙江对照“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主动查找民生短板,持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着眼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省政府20185月印发《浙江省富民安民惠民行动计划·健康篇》,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人文化的高质量、高水平浙江特色健康服务体系,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关注食品安全,浙江注重事前介入、源头管理。2018年,全省新建放心农贸市场355家,上市农产品可以快速检测、质量追溯。目前,浙江所有涉农县(市、区)都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同时,浙江严惩重管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行为。

  回应老百姓养老保障期盼,浙江实施健康养老提升工程,完善养老补贴政策,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在城乡社区兴建居家养老中心,开办老年食堂,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2018年,浙江新建333个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中心,老人助餐和配送餐服务覆盖52%的城乡社区。

  缓解“购房贵、住房难”问题,浙江突出房子居住的民生属性,合理控制供地节奏,精准实行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有效控制了房价的大涨大跌。探索多元住房供给模式,推出“租售同权”试点,基本建成棚改安置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33.7万套。作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杭州在去年11月推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试点,120平方米的精装房月租仅千元。

  顺应群众对平安和谐环境的更高要求,浙江聚力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重拳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五大方面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如今,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4年位居全国前列。


临安区锦绣山水苑小区养老助餐服务点


聚力三大攻坚

逐梦高水平全面小康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制定年度攻坚任务,落实各方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勇啃“硬骨头”。

  防控金融风险,浙江列出风险管控清单,制定系统行动计划,精准综合施策。

  为帮扶企业化解流动性风险,浙江对182家困难企业进行“一企一策”重点帮扶,果断处置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17.7亿元,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省政府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的省融资担保公司,为龙头骨干企业发债、贷款融资提供增信服务;组建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带动785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化解风险,目前落实68家上市公司的救助措施。

  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对P2P网络借贷等集中出险的领域实施“以清退为主”的整治措施,存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建“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形成区域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制度……截至2018年底,全省不良贷款率1.15%,比20167月最高时的2.59%下降了1.4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不良率最低的省份。

  兑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浙江启动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实施精准帮扶,提高保障水平,坚决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

  强化产业帮扶,浙江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龙头、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景宁推出“授人以蜂” 扶贫办法,给低收入农户送蜂箱,采蜂蜜,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苍南引导低收入农户将山林折股量化,注入到合作社中,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2018年,浙江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4%

  实施金融扶贫,浙江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对低收入农户贷款进行贴息补助。一年来,全省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累计2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4883户次,发放贴息564万元。

  推进异地搬迁,各地选最好的土地,建最美的房子,通过力度空前的搬迁补助政策,探索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兜底搬迁方法,让高山群众下山安居乐业。2018年,全省完成异地搬迁3万人,总项目投资17.4亿元。

  开展健康扶贫,各地逐步提高低收入农户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降低医疗支出负担,完善大病补充保险制度。衢州市开展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商业保险试点,市县财政拨付1875万元资金,对市内13.6万名低收入农户实行大病补充保险,预计2018年度保单赔付1500万元。

  深化教育扶贫,浙江制定针对低收入农户子女不同教育阶段的奖补或减免政策,实施“雨露计划”,防止低收入农户子女因学返贫。2018年,全省享受“雨露计划”的低收入农户子女有9653人,补助资金2895.9万元。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强烈需求,浙江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卫蓝天,浙江铁腕治气,完成100个化工等重点行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项目,整治5500家“散乱污”企业,全省燃煤发电和热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提前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成为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首个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省份。

  守护碧水,浙江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巩固剿灭劣V类水成果。启动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建设改造污水处理管网2200公里,完成32个工业园区、242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综合整治近岸海域和重点湾区污染,完成105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由浊到清,由净及美,浙江的河湖湾海“颜值”不断提升。

  还原净土,浙江在去年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了准确的“土情”,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专家评审的省份。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启动102个重点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修复。严格把控新增污染风险,各地逐步将防治土壤污染要求纳入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内容,加大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理项目建设,预防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

  清洁固废,浙江严格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严惩固废违法倾倒现象。新增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46.8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达792.8万吨/年。创建20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各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80%以上。


         城市繁华、乡村富美、百姓安康……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浙江风雨无阻,奋勇前行。


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亲子足球活动


  

2019年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1.创建“美丽河湖”100条(个)以上,完成500公里中小河流整治,清除淤泥3000万方,创建“无违建”河道6500公里。

         2.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新增41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达标提标,达标人口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新增1500个日处理能力3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

         3.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各5000辆;新增停车位10万个。

         4.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建成300家综合供能服务站,实现供油、供电、供气、供氢、供水一体化,加快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便利群众生产生活。

         6.启动15个县(市、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和200个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建设,全省设区市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85%以上,县以上建成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5%以上;推进53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面达到65%

         7.将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12种群众常见慢性病纳入城乡居民门诊规定病种范围,允许城乡居民在药店刷卡购买规定病种药品,全面推进医保慢性病药品第三方配送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对2万余例筛查可疑患儿开展心脏超声检查。设立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300个。

         8.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成350个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

         9.加强助残服务能力建设,建设1000家规范化乡镇、社区残疾人庇护中心,为2万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庇护服务。

         10.全面完成“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基本消除威胁3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500处。建设3000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完成500个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培育100支社会化救援队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