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二期
浙江人的幸福生活

2019-02-01 16:2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胡江平 钱李源 刘思佳

胡江平    钱李源   刘思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心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抓好就业、社保、养老等民生关键之事,保基本、兜底线,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在小民生中感受大幸福。

 

一位保姆的致富新路

 

  春节将至,在杭州工作的育婴嫂高秀玲结束工作、准备回乡。她说,现在做家政,福利待遇像“白领”,每周单休,每月包吃包住领到工资7000元,年终还有3000元奖金。

  高秀玲是常山县东案乡弄坞村人,2012年开始就在台州、杭州等地当保姆,做简单的打扫、洗衣、烧饭工作,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

  20175月,高秀玲接到村妇联主席王秀珍的电话,邀请她参加“常山阿姨”育婴师培训,不仅免学费,学成后还有机会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秀玲立即辞职,回乡参加培训。她心里明白,现在工作讲究专业,如果能考个证书,肯定更“吃香”。

  21天的系统专业培训,让高秀玲掌握了育婴带娃的门道。她说:“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催乳、膳食调养、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有这么多道道。”培训结束后经测试,高秀玲获得了中级育婴师、催乳师两本技能证书。

         拿到证书后,本想重回台州找工作的高秀玲,还没动身就接到家政公司的电话,将其招入麾下。一周后,高秀玲在杭州找到了新雇主,从扫地阿姨变成育婴师。

         奶瓶用开水烫3分钟,加入40℃左右的温水,倒入奶粉摇匀……高秀玲以“常山阿姨”特有的“安心、称心、贴心”服务,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感动了雇主一家,月工资涨到7000元。

         “我现在的收入只能算中等。”高秀玲说:“弄坞村有20多人在外从事保姆行业,大家在微信上有交流,月工资过万的有好几个。”

  这次回常山,高秀玲心里有了新盘算,先去打听今年“常山阿姨”培训安排,准备学精学专,考取高级育婴师证书。她还得知县里正组织“常山阿姨”认证,同等条件下,持证的“常山阿姨”收入要普遍比其他阿姨高两成多,她也想在这件事上加把油。

  “常山阿姨”是常山县在2017年推出的农民技能培训品牌。两年多来,常山在此领域进行一系列探索:成立保姆行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18个部门参与其中;设立浙江省首个专为保姆成立的事业单位——“常山阿姨”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常山阿姨”的品牌打造、培训组织、标准制定等工作;每年投入500万元设立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保障事业发展;与浙江树人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挂牌成立“常山阿姨培训学院”;出台浙江首个地方保姆品牌认定标准,为阿姨建立家庭、品行、健康、从业、技能等“五类档案”,由政府为阿姨品质“背书”。

         截至2018年底,常山县共投入600余万元、培训5300多名“常山阿姨”,其中4744人次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凭借保姆服务,常山农村妇女带来超过5.5亿元的增收。

         行走在浙江山区县,不难发现,通过政府精准化技能培训的新手艺人越来越多。他们凭此顺利就业,有的还成了致富的带头人。

  2018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7.9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8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7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37万人次。经过培训后的农村居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稳定的收入。


 

“常山阿姨”育婴师培训 


一位低收入者的就医账单

 

前不久,63岁的李金来回缙云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新建分院复诊。他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年要来医院。出院时,他拿着各种费用单,算了算账:住院、药费等花了9万多元,其中6.1万元由医保基金支付,3430元则来自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

缙云县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说,2017年底丽水市出台全民医疗保险办法,基本实现城乡医保同质同标,并为每位低收入农民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谨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李金来便是保障对象之一。

根据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李金来个人负担在2000元以上部分,由低收入农户补充保险基金按50%的比例支付。

据悉,2018年缙云县有1896人享受到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福利,报销金额234万元。

多年来,通过持续扩面提标,浙江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及以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2018年,全省869万人次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此外,浙江还形成以基本医保制度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18年浙江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到956元,人均财政补助为641元,分别是2003年制度建立之初的20.3倍和42.7倍。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70%,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达到60%

“不仅治疗费用少了,即使我住在偏远的夏加畈村,医生都会送药到家。” 李金来笑着说:“现在医院的服务真好!”

原来,缙云县开展“医共体”试点,缙云县人民医院、缙云县中医院、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牵头18家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集团化整合,成员单位都具有“医、康、养、健”四位一体功能。新建卫生院作为缙云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每周都会安排全科医师到各村巡诊。

为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能得到良好的康养服务,缙云县还组建了“健康直通车”,定时定点进村开展巡回诊疗、公共卫生、签约服务、送药上门等服务,实现医保实时结算,将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家门口。

“医共体”建设,还让李金来这样的慢性疾病患者,无须奔赴县城,在乡镇分院就可以看专家门诊。前不久,李金来觉得发病时恢复得比较慢,便请前来坐诊的县医院陈巧英医生诊治,换了一种抗生素后,效果明显提升。

在牵头医院的指导下,去年新建、舒洪等乡镇分院新开设了外科、五官科等科室。各分院还开展颈部脂肪瘤摘除等各类手术1540余例。2018年缙云县基层就诊率达58.02%,同比增长18.4%,群众逐渐信赖起家门口的医生,喜欢就近就医了。

 

缙云“健康直通车”下乡巡回诊疗


一位老人的幸福养老生活

 

  118日中午,煦暖的阳光下,88岁的王云仙老人坐在养老院院子里惬意地晒着太阳,慈祥的脸颊在暖阳下泛着红光。她说:“住在这里,日子过得很舒坦,一定要健健康康,活得长长久久。”

  王云仙老人入住的拱墅区和睦社区养老院,是杭州较早投入使用的“公建民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就是在就地老化、原居安养的背景下,集合机构和居家优势,因地制宜在社区建设微型养老院,以满足老人“离家不离亲”、就近养老的需求。

  “养老院办在社区,离家近,女儿还能常来看我,而且居住的伙伴都是邻居,即便原先不熟悉,几句话一聊就成了朋友,非常开心!” 王云仙老人耳聪目明,很健谈。前些年她物色过几家大型养老院,但大都在相对偏远的郊区,交通不方便,收费也高。这种办在社区的微型养老院,虽然场地小,但整体布局合理,有活动室、康复间、老年食堂,出门有人陪护,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既得到专业护理,又有亲情照顾。

  负责和睦社区养老院运营的姜海英说,和睦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61名,占社区总人口接近30%。其中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应社区居民的要求,将日间照料中心改建成24小时看护的“微型养老院”。“养老院办在社区,周边资源都能利用起来。老人需要理发,打个电话就有理发师上门服务;老人遇到头痛脑热,社区医院的医生一呼即应,快速赶到。”

  对大多数退休金只有三四千元的和睦社区老人来说,“公建民营”的社区养老最打动他们的还是价格。同住和睦社区养老院的杨积玲比较过各类养老机构的“性价比”:大型公办养老院设施好、价格不高,但太难进;口碑好的民办养老院大多要价不菲,月均收费在5000元以上,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功能基本齐备的社区养老院,收费在2400元左右,多数老人凭退休工资就能支撑。

  “虽然我们这里收费低,但服务好,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区政府每年有5万元的补助。”姜海英说。

  “我们住的房间有中央空调、电视,提供24小时热水,每天有专人打扫,清洗衣物,感觉天天住宾馆。”王云仙老人执意要求记者参观她的舒适小屋:独立卫生间里安装了扶手;床头有紧急报警按钮和小夜灯;房间地板及走廊地砖用的是防滑材质;嵌入式柜子用于放置每天换洗的衣物。

  “最好的养老是就近就便的养老”,近年来,浙江逐渐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建成333家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全省52%的城乡社区。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浙江人养老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开始追求品质养老。2018年,省政府提出实施健康养老提升工程,要求完善“公建民营”激励政策,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品牌企业和组织。到2022年,实行“公建民营”的公办养老机构占比不低于80%,由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的照料中心比例超过60%;在乡镇(街道)级基本建立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具备照料、日托、全托功能。


王云仙老人乐享养老院生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