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产教融合造就高技能人才

2024-12-15 15: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金澜 傅赟

金 澜  傅 赟

 

  从2004年“试水”订单班,到2009年成立全国首家校企合作协会;从2023年颁布地市级有立法权以来的首部职业教育促进条例《衢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到2024年组建衢州智造新城产教联合体……多年来,衢州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政策引导,精准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红五环班师傅带教学生


项目为载体

  

  走进衢州理工学校,位于技真楼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项目吸引了不少访客。这也是衢江区立项投资1500万元打造的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

  2019年,为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浙江开始评选“五个一批”项目。“这为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可以精准发力、系统规划。”衢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主导产业链,衢州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规划了一系列契合区位特色、产业需求的联盟、基地和项目:衢州学院的浙闽赣皖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衢职院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实训中心、衢州中等专业学校的衢州市旅游健康公共实训基地……截至目前,衢州共有国家级职教集团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所、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8家、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0个、省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以及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4个。

  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争取下,衢州还拿到了“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9425万元,两家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到29.43万元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优惠。实打实的奖励与优惠,激发了企业的参与热情,缓解了“校热企冷”的尴尬。

  随着合作深入,更有不少学校抢先一步,与企业进入了共建产业学院阶段。从2012年以来,衢州陆续挂牌了10多家产业学院。“成立产业学院后,双方合作有了实体化运作的办公实践空间,学生归属感更强,企业也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来培养学生。”衢职院教务处处长王建说,以学校华友新材料学院为例,该学院挂牌后,企业拿出真金白银,在校内建设了产教融合实训就业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设立了华友奖学金与发展专项基金。充足的资金和坚实的保障帮助学院搭建了更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成为企业储备人才的孵化器,实现了良性循环。

 

实战为导向

  

  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干一行爱一行呢?衢州一些职校尝试把企业师傅“排进”课程,把企业的工作场景和考核办法搬进校园,让学生从高二起就以“预备员工”的身份适应企业的氛围。

  衢州中专与红五环集团在校内共同开设了一条企业零部件生产线,由红五环集团送来毛坯件,省级技能大师徐建雄和技术骨干姜昊共同指导师生加工。成品经验收合格后,再由企业收回使用。“我们进学校不仅是教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规定,这也是社招员工比较欠缺的。”徐建雄说。

  在江山市,衢州第二中专的家居设计与制作专业高三学生坚持每月开例会。学生们逐个上台汇报本月的实践心得和成果,打分的是当地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老师傅们。在江山市门业定制家居协会的牵头下,学校牵手浙江王牌门业有限公司、浙江舒福家门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着力打造“现场工程师定向委托培养”模式。

  据悉,按照这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读期间可以拿到委培费和实习工资,还能接受为期12个月、来自企业师傅的一对一指导。以王牌门业为例,学生袁文娜在设计总监张志杰带教下,参与了全屋定制设计、拆单、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维护保养、生产管理等诸多实践环节。“我们实行的是‘委培生与员工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休闲娱乐在一起’的实习制度。而且只要有需要,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张志杰说。

  在师傅们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的技能得到了提升,对企业及行业的感情日益深厚,成为产教融合的最佳代言人。获得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文化艺术赛道二舞台布景小组(赛项)银奖的袁文娜周末常常来厂里帮忙;自主创业、公司年产值在80万元左右的张小坤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就读衢州中专的“红五环班”,是师父徐建雄的指点让他完成了从设备操作员到技术开发者的身份转型。

 

服务为锚点

  

  2023年,衢州市工匠学院在衢职院揭牌。在衢州市工匠学院的引领下,全市职业院校已培训14万余人次,完成成人初高中学历提升768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17353人,同时每年还有一场场劳动和技能比赛、技术创新研讨会、学徒拜师礼在企业举行。工匠学院成了增强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紧密度的黏合剂。

  承办工匠学院还倒逼职校主动出击,深挖企业需求。衢州理工学校2024年9月刚挂牌的衢江工匠学院,为解决衢江通航之后船员紧缺问题以及方便当地市民就近培训,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寻求合作,又对辖区相关企业开展走访座谈,梳理出船员群体的培训诉求。

  经历了工匠学院培训的筹备,衢州理工学校意识到,走访服务企业应常态化。因此,学校明确,在校内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要确定一处联系点,设立驻企工作站,且每周必须走访一次,每学期要为企业解决一个困难。机电专业教师、副校长王英每周三下午都会到衢州智造新城转转,这里是她的联系点。前不久通过将活塞打孔机改装成分度攻丝机,她帮助一家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超一倍,增加效益年均50万元。得益于此,园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接待学生参观实习实践,也有企业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参与课程设计,双方互动频频,成了共同成长型友邻。

  未来,衢州还将畅通产教供需对接渠道、加快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平台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的内容与形式,建设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库,探索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政校企地一体化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