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十七期
垃圾分类渐成“新时尚”

2019-09-20 14: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邵玩玩

今日浙江记者  邵玩玩


垃圾分类一边牵着民生,一边连着文明。自2017年开始,浙江连续三年将垃圾分类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金华“二次四分法”、嘉兴南湖区垃圾“云”处理、余杭区垃圾革命的“虎哥模式”……浙江坚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打响一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共享生态红利的“人民战争”。


建德寿昌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

 

制度先行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生活垃圾都按“四分法”归类。8月21日,浙江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11月1日开始在全省正式实施,意味着垃圾分类成为每个浙江人的规定动作。

浙江出台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省级标准,旨在强化垃圾分类的制度刚性约束。开启垃圾依法分类时代,浙江出台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来推动相关问题。

让餐厨垃圾有正规“归宿”。2017年7月,《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施行,明确餐厨垃圾处理实行单独投放、统一收运、集中处置。现在,杭州天子岭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每天产生2.4万度电和6吨的生物柴油原料。

让生活垃圾有明确“归属”。2018年2月,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城市建成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监督管理。

各地动真碰硬,制定强制分类行动目标,推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制度办法。

8月1日,《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出炉。《指南》不仅为市民明确了分类标准、分类投放要求、分类标志等,还对近300例常见或易混淆的生活垃圾进行了逐一归类。

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公布并正式施行。新条例将“餐厨垃圾”修改为“易腐垃圾”,针对大件垃圾处理难问题增加可操作性规定,同时加大了对个人和单位的处罚力度,增加信用惩戒手段。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小区3413个。

衢州在2018年底出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重点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以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等相关企业实施强制分类。

 

精准分类


金华市金东区智能垃圾桶

 

“你这袋垃圾要分开扔,鸡蛋壳倒绿桶、塑料袋扔黄桶。”每天早上7:30-9:00,家住杭州江干区远洋·香奈小区的杨杭肖都会站在垃圾桶旁指导邻居分垃圾,这是她作为“桶长”的职责。自去年3月试点垃圾分类“桶长制”,一人一桶监督居民垃圾分类,江干区各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渐渐从被动监督变成主动作为。

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嘉兴全面铺开“送标签”活动。全市城镇居民小区按高层住宅每500户、普通住宅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劝导员,负责入户“送标签”,现场指导垃圾分类。标签追溯形成闭环管理,提高了居民参与率、知晓率,投放的准确率。嘉兴已有1145个小区正在推行该模式。

“垃圾分类从观念认同落地为行动实施,需要一个过程。”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蒋智勇说,浙江各地不仅涌现出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土办法”,还探索出很多科技范十足的智能分类设备,运用“互联网+智能分类”,让垃圾分类变得更加便捷。

在衢州垃圾分类试点村,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实名制专属二维码。村民在垃圾袋外面贴上二维码,就能到智能垃圾分类箱前进行分类投放。“智能垃圾分类箱通过‘人脸采集’功能,将村民信息与二维码相互绑定,每户家庭每日分类行为都会计入系统云平台。”衢江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刷脸开箱、分类投放、积分入卡,整个过程不到30秒。

在德清,打开生活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一张图上全县垃圾分类的分类率、参与度、重量都清晰可见。洛舍、新市、雷甸、禹越等镇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放有一灰一绿两只垃圾桶,小绿桶上张贴了对应的二维码。每天,收集员将垃圾桶放上专门的收集车后,系统就会自动扫描二维码,拍摄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并把分类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以此为依据,对分类不到位的村民上门一对一指导。

在浙江,垃圾分类呈现出由点到面、由城到乡推进的态势。浙江的目标是:到2020年,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基本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

 

科学处置

 

四面蜂巢式幕墙,围着一座高高耸立的艺术塔楼……走进宁波海曙区洞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闻不到垃圾的臭味,也看不到烟囱冒烟。它每天“吃”进去2250吨生活垃圾,吐出来100多万度电。

这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电厂通过组合工艺,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它的二噁英排放浓度低于欧盟限值。

高技术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正成为浙江各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城镇生活垃圾的首选。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有垃圾焚烧厂47座,数量规模居全国之首。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浙江同样走在前列。今年8月,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及项目村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67个资源化站点及530个项目村入选,预计投入43982.83万元。

因地制宜,涌现特色处置法。在杭州余杭区,“可回收物虎哥上门收,易腐垃圾居民下楼投”已成行动自觉。对于易腐垃圾,余杭区以20个设备化处置点为主,黑水虻养殖、阳光房堆肥为辅,推进易腐垃圾处置不出村、不出镇。可回收物则被运送到虎哥公司总部的仓储车间,经过分拣、破碎、打包后,送往下游企业重新再利用。目前,虎哥95%以上的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每月可产生7500吨再生原料。

借力科技,探索智能回收法。一批“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让垃圾回收变得便捷,宁波群众可通过“搭把手”智能回收柜,将旧衣服、废泡沫、玻璃等可回收物投入智能柜称重换现。这些可回收物经分拣后送入相应的再生企业。现在,每个“搭把手”智能回收箱的日均回收量达60千克,群众投售正确率超过90%。

做足处理能力“加法”的同时,浙江聚焦控量目标,致力做好源头减量的“减法”。在生产环节,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在消费环节,鼓励住宿、餐饮等服务性单位有偿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在超市、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在回收环节,加强二次分拣中心建设,有效提升回收利用率。

一加一减间,2018年浙江城镇生活垃圾年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比“十二五”期末下降7.8个百分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