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业加“数”而行 |
|||
|
|||
今日浙江记者 赵晓霞 赵迎新 2023年1—11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东部平均1.4个、0.9个百分点。回看2023年工业经济曲线,浙江走出“稳开、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经济基本面逐步恢复、整体改善。 2023年,浙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统筹推进空间腾换、招大做强、企业优强、品质提升、数字赋能、创新强工六大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稳进向好。 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汽车智能制造车间 ●激活数实融合新动能 “通过5G+、工业互联、边缘计算等技术,老板电器已开发适用于厨电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九天中枢数字平台,并建立具有超高自动化水准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未来工厂’。”老板电器相关负责人说,自创建“未来工厂”以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45%,生产成本降低了21%。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浙江抢抓发展机遇,以数实融合为主线,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路径,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改难题,依托“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浙江累计培育5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批量化促成49.9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2.6%。 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生态重塑,浙江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努力培育壮大新智造群体。截至2023年11月,累计打造细分行业产业大脑106个、未来工厂5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01家。 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浙江深挖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物联等优势产业,全力抢占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数据要素等新赛道。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361.4亿元,同比增长10.2%,高出2022年同期3.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重塑先进制造新优势 磁性材料、电源系统、电驱动系统、车身结构件……宁波市北仑区分布着数百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北仑相距不远,宁波前湾新区同样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2023年前三季度生产新能源整车8.5万辆,核心产业链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81.3%。 发挥集中度高、专业性强的“块状经济”特点优势,浙江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扎实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23年初,提出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 全省上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迅速推动“4+2”财政支持政策和“4+1”产业基金等政策措施落地,形成全省“一盘棋”发展格局。2023年1—10月,全省“415X”集群规上企业营收6.8万亿元,占规上工业营收的75.9%,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 构建“链长+链主”推进机制。加强链群协同,以“链长+链主”联通企业、串起链条、统筹资源,促进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头雁带群雁,‘协同智造’带动了产业链上400多家核心供应商、600多条生产线开展数字化改造。”成长于乐清市的行业领军企业正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深化核心区、协同区创建。支持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布局,打造省级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特色小镇、专精特新产业园等产业平台。2023年5月,杭州市云栖小镇发布打造“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计划,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空天地海、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1+3+X”产业链体系,壮大产业生态集群。 目前,浙江已形成数字安防、集成电路、智能电气等优势产业集群,正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设立“一群一专班”,出台“一群一方案”,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乐清合兴智能工厂 ●谱写质量强省新篇章 在浙江中扬螺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亮如银枪的螺杆从数控机床取出,生产井然有序。“我们通过了‘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成为辖区第二家获得‘品字标’认证证书的企业。”中扬螺杆负责人介绍,该标准发布实施后,企业严格按照行业高质量生产要求,对产品实施从原材料采购、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传统制造迈向高端,离不开质量提升、标准创新和品牌培育。近日,浙江再次召开全省质量大会,提出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狠抓质量供给提升、质量标准建设、质量品牌打造、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浙江深入推进质量革命,持续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实施重点产业质量阶梯培育工程,全面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截至目前,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6%,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598项,团体标准总量全国第二,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099家、浙江制造精品1772项。 在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废铅蓄电池残酸回收率100%,每年可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30万吨。“拆解、熔炼过程几乎零排放,处理过的废水可直接用来浇花、养鱼。”天能集团负责人介绍。 绿色化发展,也是传统制造向高端升级的重要路径。浙江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81家、绿色设计产品452种、绿色工业园区1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