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浙江成为打造一流企业的高地 |
|||
——企业家谈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
|||
|
|||
优化营商环境是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汪力成 浙江是民营经济强省,政府市场“两只手”经过多年磨合,营商环境有口皆碑。今年伊始,浙江抓住新一轮改革契机,确定了三个“一号工程”,其中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关键性,非常必要、十分及时、特别精准。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浙江经济持续领先的优势之一。过去,大量浙商到外省发展,主要是为了追求更低廉的要素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今天,越来越多浙商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转移,对传统要素成本的敏感度下降了,对更高端的经营要素条件尤其是营商环境变得更为敏感了。 华立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走出去,在重庆收购兼并“销地产”,逐步在四川、湖北、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收购或新投资了大量企业、项目。2000年初开始走出国门,从第一站泰国起步,目前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3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近10个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在全球布局并开发了“三大三小”六个中国境外工业园。 当前,华立进入了新一轮战略调整期,基本思路是:适当收缩省外投资,集中资源做大做强在浙江尤其是杭州市余杭区的基本盘,立足杭州,加大对全球市场的主动辐射。我们调整的逻辑就是:现阶段,在产业链的中高端,营商环境、人才环境、创新环境等新要素,比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更重要。 目前,当大量浙商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转移,浙江的高端要素条件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浙江留住企业、发展企业的关键。 要进一步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今年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率先出台地方立法为保护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现在需要抓好落地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切实推进政策落地,同时积极摸排企业最真实、最直接、最迫切的诉求,提升为企服务实效。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技术创新生态,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浙江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而高端制造业一定是创新驱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企业创新来说,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特别是投资建设可供全社会共享的大型高端基础研究平台尤为重要。希望在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联合创新、成果转化和融合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帮助已经完成“0—1”的创新企业实现“1—100”的产业化加速。 要进一步推进清廉民企建设。民营企业内部腐败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民营企业对内部违法犯罪问题处理却存在发现难、调查难、立案难和处置难等难点。希望开展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建设,指导企业完善监管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反腐机制,营造清朗、廉洁、健康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义新欧”是一流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 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旭斌 4月23日上午,满载100标箱百货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中亚五国)10周年纪念号鸣笛启程,前往中亚五国。这是义乌与中亚五国间开行的第2024列“义新欧”中欧班列。 在“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每天有大量的物流和贸易服务需求。然而,因中亚地处内陆,没有直接的出口通道和出海口,义乌小商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渠道原先并不畅通。2012年,我们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海关、铁路等部门的支持下,开始探索开展铁路国际联运业务。2013年4月23日,首趟中亚五国班列从义乌启程,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打通了义乌直达中亚五国的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发车,直奔1.3万公里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义新欧”中欧班列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进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阶段。义乌平台已先后开通义乌至马德里、布拉格、莫斯科等19条点到点的班列主线,到达境外站点101个,业务范围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成功实现“从太平洋直达大西洋、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从义乌直达中亚、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把义乌和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以日均开行5列以上、月均开行超150列的密度稳定运行,开行密度、发运总量和回程班列屡创新高。 “义新欧”是为义乌市场繁荣而生的,是义乌一流营商环境结出的硕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民营为主导的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希望在两方面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作用。“义新欧”中欧班列发展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敢为人先、韧性十足等特点。应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契机,对民营企业参与中欧班列发展的模式、政策、经验、困难与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明确行业市场化发展路径。以建设出口拼箱中心、铁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国际供应链服务中心、长三角铁路集装箱交易中心等为目标,打造“义新欧”丝路产业园,立足班列通道优势,不断完善和拓展其产业链生态圈,为全国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义新欧”中欧班列服务的制造业企业和电商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5%以上,其中大部分企业没有自身海外服务网络,导致海外物流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应在途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节点,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有序新建、扩建一批海外服务中心,建立“义新欧海外仓联盟”,通过政府搭台、联盟牵头、各方合作的方式,形成一个仓储共享、服务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的服务网络,为浙江制造业产品“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支撑。 以环境优化提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杭州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浙江之江创投研究院理事长 胡敏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建、工商联全国政协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近年来,因受疫情冲击、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民营企业家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爬坡过坎的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从浙江实践看,全面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重点在于提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浙江的创业投资行业曾经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却出现了创业投资总额、投资项目数的下滑。浙江创业投资行业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地位受到了巨大挑战。因此,应加快落实我省《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和引领布局,调动我省民营资本参与创业投资。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谋划设立省科创基金,加快我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步伐。这其中,应推动相关基金尽早落地,加大对民营创投行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支持深耕浙江的创投机构探索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民营资本支持,真正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和引领布局作用,把浙江充沛的民营资本调动起来。 全面优化创业投资营商环境,重点解决民营创业投资企业面临的募资难、注册难、退出难等痛点难点。在创业投资集聚区域内设立专门的注册受理窗口,打造一站式并联审批机制,为民营资本进入创业投资提供绿色通道;健全S基金交易市场,推动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进行基金份额登记托管、质押、转让等业务,提高民营创业投资的流动性。 “一号改革工程”给“地瓜型”农企带来利好 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钦韩芬 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东西部融合、城乡融合、智造融合和产业链融合的“地瓜型”企业。企业总部在浙江,产值、税收和重资产投资在浙江,核心技术、仓储加工、物流中心也在浙江,但生产基地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大山大漠深处,销售网络布局北上广深等十大区域中心城市。 20世纪90年代,水果行业散、乱、小、杂,地摊、批发市场良莠不齐,无法满足群众对高品质蔬果的追求。我抓住商机,从常山胡柚起步,注册公司运营、全国各地推销,将艾佳果蔬从不起眼的小作坊发展成同行瞩目的果蔬全产业链融合运作“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如今,公司已在全国14个省(区、市)建立了4万多亩的名特优果蔬基地,在北上广深等10个区域中心城市建有市场销售平台,开发了“艾佳”果蔬、“艾柚香”胡柚果汁等一系列胡柚衍生产品,还投资5.8亿元建设了“漫游溪谷”胡柚主题公园,推动胡柚产品在有机、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艾佳果蔬能在短短20多年快速发展,与浙江不断优化提升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浙江是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领跑者,营商环境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今年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诚意满满的利好。作为一名“地瓜型”国家重点农业企业的董事长,我对浙江的营商环境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同。 由于农业产业投资期限长、回报率低,还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农民和村集体利益等各方面关系,希望浙江在深入推进“一号改革工程”中,着力破解涉农企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难、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难、山地丘陵农业机械适用难、品牌打造提升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进一步统筹规范土地流转。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发展种植业的用地保障,制定区片流转标准,建立相应机构和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标准,保障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保障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完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园区,个性化制定农产品加工项目准入标准,加强保障农产品加工和仓储项目的用地需求。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研发多种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对农业企业规模经营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支持力度。 实施“浙里农产品品牌打造提升工程”。从品控体系、行业协会、销售渠道、宣传营销、区域品牌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标准,列出培育和提升清单,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品牌农产品,提升附加值。立足乡村实际,深入发掘小流域、古镇古道、特色特产、民俗故事等资源禀赋,加强核心文化品牌建设,全方位推进民俗文化、养生文化、业态文化和生态景观的深度融合,逐步呈现浙江特色乡村服务业内涵和外延,提升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中小微企业沐浴在“三服务”阳光中 杭州特美刻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荣培 电子商务是极富浙江特色的一张“金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小微企业,我们始终沐浴在浙江“三服务”的阳光中,感觉安心满满、深受鼓舞。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纷纷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助力化解燃眉之急。还通过建立联系企业的微信群,实时为企业提供各种资讯,送服务、送政策,不定期开展外出考察和学习活动,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各种行动所向,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经营好企业。浙江还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公司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明显感觉到审批流程更简单了、办事效率更高了。随着“浙里办”App和“亲清在线”等小程序的发展,“最多跑一次”变成了“一次都不用跑”。这几年,我们公司处于拟上市阶段,每隔半年需要去区里各个部门开具合规证明,从开始的一个个单位跑、带一堆证照和公章,到现在几乎能在网上完成全部操作。 近年来,受需求收缩、成本高涨、疫情冲击等影响,电商企业也确实面临生存困难。应建立健全更为稳定、合理的市场秩序,促进电商中小微企业和平台企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完善规章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并完善互联网平台经营的法规和制度,明确互联网平台的责任,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和信用等级进行审核,按照不同的信用等级缴纳不同额度的店铺保证金,并对商家的征信进行定期复审。对入驻商家的产品进行监督、行为进行监管,规范平台广告费、平台扣点、网红主播佣金等定价机制。 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监督。完善跨部门和跨区域的监管制度,构建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政府部门加强对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抽查,对于明显干扰市场、有违市场公平原则的行为给予处罚。此外,平台企业应提升规范化经营的水平;行业协会应对商品价格标准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对恶意低价、以次充好等行为进行行业整顿。 支持中小微企业电商主体降本增效。为构建良性可持续的市场生态,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培训补贴等举措,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中小微电商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店铺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评分高的企业给予优惠。鼓励银行多推出针对互联网电商平台的贷款;地方政府、平台、企业进行多方联动,开展区域品牌消费季等活动,拓展消费新场景。 合力激发涌现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晓晔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是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所谓“专精特新”,特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小巨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已培育899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84.5%为民营企业。浙江累计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8家,成为全国首个超千家的省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0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环境。2022年又专门配套出台《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深入实施“小升规”“雏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构建形成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连续三年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将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列为重点表彰对象,让企业家的荣誉感、自豪感持续提升。 近几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关心关爱,如沐春风。省科技厅对全省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本条件筛选出2000多家企业进行协同培育;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对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奖励。当企业面临融资、人才等困难时,有关部门及时推送政策、融资、经营、人才等方面的服务,让企业在自己的细分赛道上安心钻研、发展壮大。 合胆同心,必能战无不胜。为激发涌现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不管是政府帮扶,还是企业发展,今后都应向“合”发力。 在政府层面,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集体会商研究、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典型问题和普遍性困难;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强化整体部署和协同推进,研究出台“一揽子”帮扶举措,合力服务企业,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开拓市场和加速发展中去。 在企业层面,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的省级数字化互动合作平台,重点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分行业分类别的对接合作机制。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并引入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才资源,精准定向提供信息交流和服务支撑,帮助企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促进产业衔接、人才对接、培训交流和管理对标,推动企业协作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