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大美画卷 |
|||
|
|||
今日浙江记者 叶 慧 杨 晨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期间,对浙江工作提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的新期望新要求,为强力推进改革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改革潮涌,奋楫争先。一年来,浙江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点题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数字经济治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七个重点领域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细化梳理出35个具体改革项目,一体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务体系,统筹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打造高质效改革先行省,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大美画卷。 龙港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用好“关键一招” 牵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改革任务纷繁复杂,牵住“牛鼻子”,就能以重点带动全局。营商环境就是当下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一年来,浙江把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强力推进16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牵引撬动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政务环境便捷高效—— 提升为企业办事效能,浙江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涉企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综合解题。线上,依托“浙里办”开设企业综合服务专区,集成惠企政策2.3万余条,开发“政策计算器”功能,让企业“免申即享”,惠企政策“直达秒兑”。目前,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区)、省级新区均挂牌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共提供为企服务事项9775项,已办件总量21.8万件。 民营经济是浙江活力所在。浙江动态调整优化民营经济“1+N”政策体系,迭代一批更接地气、更具实操性的政策举措;加大重大项目向民间资本推介,提升民营企业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倾斜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竞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赛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今年一季度,全省民间项目投资增长8.8%。 法治环境公平公正—— 浙江出台“民营经济32条”,颁布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让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中充分竞争、做大做强。 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实施发明专利获权提速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国家试点,温州市、绍兴市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省建设商事特设共享法庭968个,杭州市设立市场化解纷点163个,通过市场化解纷机制成功化解纠纷8.3万件,为当事人节省化解纠纷成本2亿元。共享法庭、市场化解纷工作写入2024年最高法院“两会”工作报告,“破产企业信息核查”纳入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 市场环境开放包容——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浙江全省域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出台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分行业、分领域规范公平竞争审查试点,开展公平竞争护企行动,“滚动式”推进企业合规指导。 为进一步破除影响公平竞争的规则障碍和隐性壁垒,浙江实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将强制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压缩至27项,数量全国最少;实施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过程招投标监管体系,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投标市场。 经济生态环境优质高效—— 一年来,浙江打好投资便利化改革“组合拳”,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度体系,让产业环境更优、科技服务更强,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科创引领产业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成功创建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超前布局,把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74个主攻方向聚焦到39个,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开展有组织科研,形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尖”的战略竞争优势。在产业服务上,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主动设计7家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围绕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新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2023年认定12家项目型创新联合体。 金融服务普惠多元。浙江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获批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2项国家级试点。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推出“浙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入驻210家银行机构,开展保函、票据贴现、信贷等金融业务,服务企业群众1500万次。 人文环境暖心爽心—— 尊商亲商安商的文化氛围,是营商环境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年来,浙江以“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为牵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奔涌。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亲清政商交往行为指引,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化亲清直通·政企恳谈。开展“亲清·护企”行动,增强企业家舆情风险意识。深入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成立省新企联党委,累计培训新生代企业家8400余人次;充实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入库人数达5000人。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教育、就业、健康、休闲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务:实施来浙随迁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全省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保障入学比例达100%;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改革试点,提升居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公共卫生安全行动,让全民共享优质健康服务;加快书香浙江建设,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今年8月,浙江省统计局调查6701家样本企业,受访企业对浙江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为96.1%。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构建治理新格局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一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起步早、发展快、体量大的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中国数字经济治理贡献“浙江智慧”。 法治保障数据资源——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针对数字经济数据体量庞大、创新创业活跃、线上线下融合、市场结构复杂等特点,浙江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公共数据条例、电子商务条例等法规,用法治保障数据资源有序流通、创新应用。 今年8月,温州赣隆实业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温州包装印刷纸盒专利数据”,通过“质押+保险”的融资模式,成功将增信融资授信额度从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并顺利拿到首笔贷款1700万元,成为今年我省首笔超亿元的数据知识产权增信融资。 为保护和激发数据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浙江大力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全国唯一的数据知识产权国家标准化试点,上线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数知通”。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登记数据知识产权9140件,覆盖1297家经营主体,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33.7亿元,登记数量、运用金额均占全国60%以上。 加强平台经济治理—— 今年上半年,浙江816家平台企业实现营收9122亿元,贡献税收416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近50%。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着改革者的治理智慧,在平台经济三大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网络交易平台领域,构建网络直播风险预警体系,发布《绿色直播间运营规范》,培育绿色直播间和绿色直播基地,孵化100个以上超千万元规模直播间,10个以上超亿元规模直播运营机构。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提升完善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新培育60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攀高计划,提升“产业大脑”实战实效。 在网络服务平台领域,发挥大型平台企业金融科技优势,依法合规提供普惠金融、数字互联、数字支付和跨境支付服务;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网络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集中代开模式。 筑牢数据安全屏障—— 保障数据交易安全。以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出台《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建成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和杭州、宁波数据交易所。今年9月,杭州市建成全国首个密态计算中心,为数据提供方、加工方和使用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密态安全保障。 构建数据安全体系。修订《浙江省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总则》,完成省平台620张、市县平台3310张重点数据表安全能力加固,织密数据安全风险网。同步开展“数安护航”专项行动,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 杭温高铁通车 巧用“改革之手” 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资源禀赋各异,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一年来,浙江充分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完善差异化政策,通过优势互补、要素流动,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实现省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 创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今年6月,由浙江承办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温州市召开,会议签署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等多项协议,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六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体发展,制度先行。聚焦“八个一体化”,今年以来,浙江共发布示范区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等7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颁布实施《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经验被全国推广。 公共服务,一卡共享。浙江牵头推进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三省一市的居民“一卡通行”2825个文旅场馆、“一卡通乘”336个城市的地铁和公交,在2.39万家医疗机构、6.21万家药店“一卡通结”。同时,实现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长三角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持续增强。 迭代升级山海协作结对机制—— 今年8月,浙江实施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平阳县、衢州市柯城区、丽水市莲都区被调出“山区26县”,新增洞头、嵊泗2个海岛县,形成新的“山区海岛25县”工作体系。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目的是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提升共富政策的精准度,集中更多要素资源流向后进县。去年以来,浙江出台“十六条意见”,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并完善“1位省领导+1个经济强县+1个国有企业+1批社会力量”新型山海协作结对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拓宽服务半径。 今年上半年,山区海岛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8个百分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推动海洋经济蓝色崛起—— 海岸线长度全国首位、岛屿数量全国首位……向海图强的浙江,努力探寻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年来,浙江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形成以建设全球一流海洋港口为引领、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动力、以加强海洋科教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的海洋经济发展良好格局。 挂牌成立海洋主管部门。今年1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挂牌成立。原来分散在相关部门的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海洋执法等涉海涉港职能,划入海洋经济发展厅,聚合集成优势资源,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今年1—7月,73个宁波舟山港强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2.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73%;国能浙江舟山电厂三期扩建配套10万吨级码头泊位、浙能舟山六横LNG接收站项目15万吨级配套码头等项目顺利推进,夯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 完善海洋产业推进机制。分类分梯次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浙江省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平台建设导则》,健全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到目前,省级301个海洋强省建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0%,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速位列东部省份第一。 杭州市公安局打击假冒西湖龙井茶行为 破除二元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一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部署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舟山市、淳安县、龙游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8∶1,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98%。 城乡融合不断深入—— 一年来,浙江深入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以最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发展。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宅基地管理工作体系,深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绍兴市、德清县、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宅基地资格权益登记工作规则。 土地综合整治转动空间“魔方”。今年上半年,全省在建的433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成为浙江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管理办法》,杭州、宁波、嘉兴3个案例入选全国首批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加速。编制《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温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全市和建德、桐庐、宁海、桐乡实现居住证跨区互认转换。 公共服务优质优享——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高质量完成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养老帮困、就业创业等十方面56项31569个民生实事项目,成为城乡融合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老一小”有依靠。在全国率先建立“5+X”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启动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建成托育机构6684家;出台2个长护险地方标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供给规范》和《长期护理保障失能等级评估规范》,累计参保人数达2304.3万人、享受待遇13.5万人;推动14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国企化改革试点,完成新增或新改建老年助餐服务点1178个。 “健康红利”全民共享。打造“健康大脑+”体系,将百姓病历数据、影像数据、健康档案数据等信息串珠成链,患者就医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实施“在公共场所新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1万台”民生项目;120呼救电话10秒内接听比例、3分钟出车率等5项指标均优于国家2025年目标值。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新起点上,浙江以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姿态,鼓足干劲、蹄疾步稳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不断开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