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五期
乡村蝶变的“文化密码”

2019-03-18 13:3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轶钦

松阳县陈家铺村平民书局


马跃明 轶钦


  错落有致的浙派民居、精巧别致的农家庭院、家规家训挂在厅堂,还有热闹盈盈的文化礼堂……走进一个个浙江美丽乡村,风光秀丽、风情各异,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浙江坚持“塑形”“铸魂”“共振”并重,深入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先进文明,培育淳朴文明乡风,让乡村振兴形神兼备、软硬兼具。

 

塑形:留住古韵乡愁

 

  走进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一幢幢青瓦、灰窗、黄泥墙的老屋依山傍水,镶嵌在青山与梯田之间,构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意象古村。

  “全靠‘拯救老屋行动’政策,让空置了10多年的破败老屋得以修新。”搬回老屋居住的村民雷金玉说。近年来,松阳县16个乡镇(街道)35个行政村的142幢老屋全部得到修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浙江深入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全力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打造一批展现乡村地域特征、产业特色、人文特点的特色文化村和“浙派民居”,以村落和建筑的“形”,彰显乡村文化的“神”。

  传统村落再焕生机。为修旧如旧,安吉农民就地取材,桌凳、游步道等都用原石制成,确保历史文化村落原汁原味;金华金东区尽可能以最少、最自然的人工干预开展村庄保护利用规划,根据各村的特色优势和历史典故,开发了蒲塘八字门文化、山头下“袖珍古城”文化……到目前,全省共启动六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项目,2559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中的1543个得到保护利用,63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浙派民居尽显风韵。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再到实施“大花园”建设,浙江不断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加强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的控制,打造出一批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江南田园村落。

  乡土文化广为传承。南湖边采菱角唱菱谣,畲乡跳起丰收祈福舞,下姜村摆下传承数百年的“下姜家宴”…… 2018年,浙江举办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各地各显神通,共举办活动1200多场,本土乡村文化尽展。

  传统技艺加快振兴。浙江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传承发展木雕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22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打造“三门祭冬”等非遗民俗项目活动品牌,评选运河灯会等55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让浙江每一个村都有故事可讲、可看、可传。

 

铸魂:厚培文明乡风

 

  长兴是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在长兴虹星桥镇港口村,一条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先进路”的道路,每走几步就是“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邻居”等先进典型的介绍。

路的西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当天晚上6点钟,村民围在村党总支书记孙根法旁,听他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家风家训,广场上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去旧俗、扬新风。

文明创建深入人心。浙江全面推进小城镇文明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桐庐合村乡等39个小城镇成为文明行动样板小城镇;安吉、长兴、海宁、诸暨和遂昌先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在乡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信用评定覆盖75%的农户。

好家风建设广泛开展。“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家和万事兴”……目前,全省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家规立家训活动。每季度选树发布50户浙江省最美家庭,评出100户年度省“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最美现象”,社会正气和正能量得到大力弘扬。

  生活方式崇尚文明。全省推行操办婚丧喜事“流程规约制、标准菜单制、金牌厨师制、礼堂准入制”等管理机制,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和谐榜”“晒棉被”比赛、父母零花钱上榜等好做法。

  好家风促好党风政风、带好民风社风的生动局面正在浙江形成。


玉环市上栈头村创建美丽庭院

 

共振:以文化人兴村

 

  春节期间,大红春联贴起来,大红灯笼亮起来,浓浓的中国红将夜幕下的浙江村庄包裹成幸福的家园。

  在嘉兴市南湖区,20多万网友与村民一起享受“村晚”盛宴;在绍兴嵊州市,百年越剧让“村晚”散发越韵古调……春节期间,浙江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用5000多场“村晚”,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新年。

  从过去政府“送文化”,到现在农民自主“秀文化”,文化礼堂功不可没。2013年,浙江省启动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命名的乡村文化服务综合体。经过6年多建设,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059家。到2022年,全省500人以上的村庄将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

  丰富农村文化供给,浙江编制了《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供给服务菜单》,系统提供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农业等1325项近3万个“菜单”。全年送戏下乡2.6万场,送书下乡260万册次,送讲座展览5000场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700场次。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最具特色的精神地标,成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乡村笑声最多的地方。

  看电影、练书法、学排舞……每天傍晚时分,杭州市上城区馒头山社区文化家园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邻里礼堂、邻里书吧、邻里学院等十二大功能区域,为满足辖区上万名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活动场所。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乐在其中。多年来,浙江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及薄弱乡村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完成47个重点县提升项目、63个重点乡镇、991个重点村建设任务,新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30个,建成县图书馆乡镇分馆802个,初步建成“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

  此外,浙江还大力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促进城市先进文化向农村传播,促成优秀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