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乡村到“大景区” |
|||
|
|||
开化县姚家源村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村在景中驻,人在画中游。”行走浙江,一个个美丽村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人且歌且行,流连忘返。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截至目前,全省成功创建4876个环境美、文化兴、产业旺的A级景区村庄,走出一条以乡村旅游激活发展动能、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
美丽乡村持续升级
走进安吉县余村,青山环绕,碧水相依,满眼绿意。村口的旅游大巴满载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经营户潘春林说,大家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早就习以为常,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土特产店开得一年比一年多。 得益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持续推进,浙江农村环境不断向好,旅游“明星村”“网红村”越来越多。从“空心村”变“网红村”、从村庄到景区,美丽蜕变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淳安,环千岛湖绿道唤醒了大山深处的湖光山色。观光、采摘、民宿、土特产……曾经偏僻贫困的下姜村建成3A级景区,家家户户搭上乡村旅游的致富快车。 在浦江,治水治出了“花漫浦江”的美丽新貌。昔日的“水晶污染村”新光村华丽转身,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还入选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在天台,“全域景区化”让美丽花开遍地。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风格迥异,15个乡镇“一乡一品”,248个村落成功打造为中国乡村慢生活实验区。 从美丽乡村到景区村庄,浙江推动美丽乡村再升级,出台《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地方标准、实施细则和评定办法,明确景区村庄在环境卫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特色活动与项目、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分值要求。随着对标创建全面铺开,浙江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山水,更宜居宜业宜游。 一个入口形象、一个停车场、一个游客中心、一个A级厕所、一个乡村景点、一条游览线路、一套解说系统、一个营运主体、一批经营农户、一套管理制度,嘉兴这十个“一”成为景区村庄的“标配”。 放眼整个浙江,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干净整洁的农村公厕,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打造A级景区让乡村焕发了活力,也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景区村庄各有风情
万村景区化,既追求“全域全景”,又讲究“和而不同”,重点做好“特色”文章,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避免景区建设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丽水制定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留住黄泥青瓦间的乡愁记忆,防止大拆大建、生态破坏。全市累计158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华东地区首位。 坚持因村制宜、错位发展,浙江科学编制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根据不同类型村的区位条件、经济状况和人文底蕴等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力争“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村”“花园村”“民俗村”“文化村”。 从水乡古镇到田园村落,从秀山丽水到海岛渔家,众多乡村山水资源不同,人文风情各异。浙江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深入挖掘乡村的原始风貌、风俗习惯、特色亮点,让每个村庄都拥有独特的风景。 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松阳县积极开展“拯救老屋行动”,135座曾是断壁残垣、斑驳不堪的老屋被修缮一新,50多个破落山村恢复了生机。松阳模式成为全国范围内有效复活传统村落风貌和传统民居生命力的新样板。 长兴县顾渚村仅有村民2800余人,却开出了480余家农家乐。村子坚持以“乡土”为特色,引导农民自主小规模经营,维护好“原生态”的生活气息,让游客真切体验到“土生土长”的浙江乡村风情。 新昌县外婆坑村聚居着白族、傣族等12个少数民族村民。村里打造“江南民族村”,恢复了民族歌舞和节庆传统,还开设织布、制茶、捣麻糍、磨豆腐等民俗项目,民宿、农家乐顺势开出。村民王小芹说,自己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卖些自制玉米饼,一年就有10多万元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全靠村庄有特色”。 山水和村庄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浙江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景区村庄,或美在小桥流水的诗意,或长于手艺风俗的繁盛,或兴于历史文化的承续,各有鲜明个性、自成发展体系。
多元业态蓬勃兴起 安吉县鲁家村引进机器人当导游
去浙江农村玩什么?杭州的农家乐、象山的中国渔村、德清的洋家乐、安吉的民宿经济、龙泉的青瓷小镇……近年来浙江不断涌现出的一个个乡村旅游品牌,名声在外。 万村景区化,进一步丰富了村庄的旅游功能和产品业态,观光农业、康体养生、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蓬勃兴起,“美丽经济”遍地开花。 这其中,民宿经济独树一帜,成为浙江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目前,全省拥有民宿1.6万余家,直接就业近10万人,2017年直接营业收入超50亿元。 引导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浙江牵头起草首个国家民宿行业标准,制定发布高于国标的《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地方标准,发布国内首部民宿蓝皮书。此外,还联合农办、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破解民宿审批难题,全省民宿特种行业许可证持证率达90%。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4亿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近420亿元。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在浙江农村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格局。 探索“旅游+农业”,安吉鲁家村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共同打造18家集种养业与观光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实现了从外债百万到村资产过亿的“逆袭”。 开发“旅游+工业”,江山市成功创建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其中,恒亮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助推蜂产品销售1亿多元。 玩转“旅游+文创”,莲都区古堰画乡建立写生基地,开设油画展馆,油画产值超1.2亿元,每年吸引约15万人次来此写生创作,民宿和农家乐年营业额超千万元。 从小村庄到大“景区”,浙江农村逐步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