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建设
“枫”景这边独好

2019-09-17 14:4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谢佳

谢佳

 

基层派出所是社会治安防控的基石,是服务群众的一线。今年3月,浙江1178个派出所领到同一个任务:创新运用“枫桥经验”,用3年时间,创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助推高水平平安浙江建设。


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派出所民警宣传防诈骗知识

 

全时空守护平安

  

保一方平安是“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的重要目标。全省派出所把排查、化解、管控风险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夯实每一个“平安细胞”。

绍兴市上虞区城北商圈高楼林立,每天有15万左右的人流量,环境复杂。今年1月17日,在城北商圈的时代广场上冒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房子,挂牌“城北商圈警务站”。

这是上虞区百官派出所针对人口流量大的区域,加强社会安防力量的一项举措。站长杨苗江带领民警每天开展平安巡逻、防范宣传、应急处置和便民服务,第一时间就近排查化解风险隐患。“一辆特警装甲车、一间警务站、一个民警巡逻队,成为群众心中的‘定海神针’,提供24小时的平安守护。”杨苗江说。

为提高防控水平,各派出所积极推广“无案村居”“智安小区”创建,建成“智安小区”3066个,其中1077个“智安小区”实现“零发案”。同时,在流动人口集聚村(社区),推广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设立前台,制定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和环境卫生等准入标准,实现了从事后登记到事前把关,从单一人头管理到消防、治安安全全面管控的转变。

为确保辖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浙江公安经常性组织民警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全省82%以上的派出所在驻所设立“警调衔接”工作室,就地化解矛盾,调解成功率超过95%。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各地大力培育发展平安类社会组织,推进警务共同体建设。目前,浙江共建立专兼职巡防队伍2.7万余支、17.8万余人,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231万余人,涌现出“红枫义警”“武林大妈”“乌镇管家”“家园卫士”优秀平安类社会组织品牌。

目前,各地纷纷出台派出所建设规划,制定派出所基础设施、装备配备、信息化实战等标准规范,推动派出所软硬件提档升级。省、市、县三级还确定了107个重点派出所,由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指导一个所,打造各具特色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示范样板。

 

零距离服务群众

 

今年春节,家住杭州市下城区柳营巷的袁先全家外出旅游。出发前,他特意向长庆派出所申请了一项服务:“长假照看”,请民警“一对一”重点保障户内安全。

作为“枫桥式派出所”的城市样板,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长庆派出所推出的这项特殊服务,已经坚持了15年。今年,这项服务再次升级,派出所民警上门为袁先生家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屋内动态。

这样的暖心便民举措,在全省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活动中不胜枚举。各派出所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入手,结合“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全面实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的“新五小工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用心服务企业。今年5月,温州市区一家超市连续被盗,鹿城公安分局蒲鞋市派出所了解到企业面临的难题后,专门安排一名民警作为这家超市的警务专员,帮超市加装视频监控等设备,并安排人员为企业授课。6月底,之前发生的4起盗窃案全都告破,追回财物17万余元,7月至今零发案。

据悉,今年以来,温州公安相继制定了13个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专项文件,结合“枫桥式派出所”创建,营造“亲商、安商、护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做优民生警务。今年7月,在昆明工作的诸暨市民李建峰的孩子将在昆明市上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原本计划飞回诸暨办证的李建峰,在两地公安局合办的网上警务联络站提出申请后,千里之外的诸暨民警傅国光当天就为他开好了证明,李建峰办理证明“一次都不用跑”。

围绕民生关键小事,浙江公安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集中攻坚“一证办、一网办”,方便群众“就近办、移动办”,公安出入境、车驾管、户籍三类事项“一次办”实现率96.4%、满意率97.5%。

按照“零距离服务群众”要求,各地派出所不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管用实用的警务模式。

绍兴滨海公安分局下属派出所创立“饭堂警务”,民警在企业员工吃饭时间,送上办证补证、防范宣传、矛盾化解等服务;海盐县公安局9个派出所成立“快跑警花”服务团队,让群众体验有温度的民警服务;泰顺县地处山区的派出所推出“背包警务”,把服务延伸到偏远山区群众和行动不便人员的家门口……

目前,浙江完善全科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建成社区警务室4418个,8000余名社区民警、3500名机关民警担任农村警务工作指导员,让辖区居民感受到“平安可预见、服务在身边”。

 

多层面关爱民警

 

海盐县通元派出所民警健身区


在创建活动中,浙江提出,把“民警幸福”作为六大目标之一,进一步为基层派出所松绑减负、提质增效。

浙江省公安厅逐项建立“负面清单”,要求除上级公安机关部署的专项行动外,未经厅党委批准,各警种部门一律不得组织开展新的专项行动,各地一律不得对指标加码。各类督导检查以非接触、信息化、无感式为主,最大限度减少干扰。

为提升民警幸福指数,各地落实资金,出台举措,改善派出所民警工作和生活环境,把爱警暖警、从优待警工作落到实处。

海盐县通元派出所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支持,推进派出所备勤用房的升级改造,使民警备勤休息室达到“两人一间,内带卫生间(含洗浴设施)”的标准。同时,打造轻松休闲的“警营小筑”,购置图书,添置跑步机等健身设备,增设面包机、咖啡机、榨汁机等,让连续加班值班的民警舒缓身心压力,在繁忙工作之余感受家的舒适。

坚持待遇向基层倾斜。各地认真落实派驻乡镇基层所队民警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待遇,派出所民警收入高于机关同职级民警10%以上,辅警就餐补助与民警同等标准。

关爱民警身体健康。浙江出台加强民警辅警健康管理10项措施,安排民警定期体检,建立完善民警健康分析干预机制,加强对民警的自助式治疗服务。并与50多家大型医院建立因公负伤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民警因公负伤、突发重症疾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力救治。

浙江还出台关爱基层民警16条措施,实施“双警家庭特殊保障、两地分居民警团圆、一线民警回家过年、家庭困难民警精准帮扶”四大关爱计划,让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