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
让山区海岛群众“看好病”

2023-04-30 14:1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林莉 黄筱

叶 慧  林 莉  黄 筱

 

  守护健康,不以山海为远!2021年,针对山区海岛县优质医疗资源不充分问题,浙江省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集中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13家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医院。

  两年来,省市支援医院派出专家和骨干医生,帮助结对医院提能力、补短板、强特色,全面提升山区海岛县卫生服务水平,7家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让山区海岛群众不出县就能“看好病”。


 

支援医院医生上渔船诊疗


精准帮扶

提高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凌晨4时48分,一位言语含糊、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被家人急匆匆送到青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诊断,老人为突发脑梗塞。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立即开展脑血管内取栓介入治疗,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愈后良好。

  “以往该类手术需要转送丽水或温州救治,由于路程长,容易错过溶栓时间窗,患者康复效果差。” 青田县人民医院负责人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帮扶下,我们规范创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提升诊疗水平,大幅提高了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

  对于县级医院而言,危急重症救治等关键医疗技术提升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直击基层短板和弱项,开展精准帮扶,帮助县级医院做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做优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并打造县级医院“四大特色专科”,增强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能力”。

  为推进结对医院的三大共享中心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放医学病理诊断平台,利用数字切片扫描仪及数据传输技术,把结对医院患者的病理切片输送到诊断平台端,病理专家查看操作、数字切片并结合患者病史,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让山区海岛群众直接享受省级专家的检查诊断服务。

  围绕县域疾病特点和转外就医较多的病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要求支援医院重点帮扶县级医院打造“四大特色专科”,着力提升专科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

  天台县心血管专科较为薄弱,转外就医病人较多。浙江省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团队,通过带教指导、联合门诊等方式,帮助该医院做强血管外科,提高诊疗技术,床位从8张扩展到24张,成为省内县级医院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

  据悉,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实施两年来,32个山区海岛县均建成规范化的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和影像、检验、病理共享中心,新建临床专科148个、院前急救服务站46个。

 

授人以渔

培养扎根基层“山海飞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沉专家将医学技术带到了山区海岛,也努力帮当地医生把水平提上去,为山区海岛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专家,让他们把患者留下来。

  “山海”提升工程启动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对基层人才“用不上、留不住”的窘境,启动“山海飞鹰”青年骨干高级研修班,选拔有潜力的医护人员到杭州进修学习,由浙大二院名医一对一带教,帮助学员在理论、临床、科研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能力提升。

  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胡兴飞作为首批学员已学成归来,他说:“跟着专家读片、审核和会诊,自己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尖了,能快速判断影像中的占位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肿瘤。”如今,通过“师带徒”,30余名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已“出师”,做到“技术留下来、能力提上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推动人才、技术和科技下沉,将医院每周三上午7点的“大查房”全院性学习,通过视频直播与普陀医院共享,开展技术“传帮带”,并统筹运用开讲座、三级查房、案例讨论、病历点评、技术比武等方式,对结对医院的医生开展梯队化、系统化、规范化培训。

  据悉,13家省市支援医院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基层人才培养机制,去年培训带教1.9万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700项,为山区海岛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的“山海飞鹰”,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数字赋能

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面对面的诊疗服务和“传帮带”工作,丰富了山区海岛县的医疗资源供给。2022年,省市支援医院平均每月派出438名专家常驻山区海岛县工作,诊疗患者30余万次,开展手术2万多台次。

  为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32家山区海岛县医院搭建远程会诊网络,通过信息技术将支援医院强大的专家团队为我所用,提升山区海岛群众的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远程为天台患者超声诊断


  “做完蹲起动作后,有没有感觉到头晕?”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卫生院的一间诊室内,当地医生佩戴5G+AR眼镜,为林中苏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此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苗岩松和普陀医院急诊科医生胡黎正同步以“第一视角”,分别在杭州和舟山为患者诊疗,提出治疗方案。

  在浙西南的景宁畲族自治县,“云诊室”的启用改变了当地“疑难病症只能送大城市”状况。“云诊室”的一端是该县沙湾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患者蓝贤高,另一端则连接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肿瘤内科的专家。跨越300多公里,医生们通过平台共享诊疗信息、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病史和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陈祖奎说,自2022年“云诊室”启用以来,省、县、乡三级会诊疑难病症,每个月至少进行两三例,让患者避免了舟车劳顿。

  龙泉市则根据山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构建了以“大数据+模型”为核心的“浙丽乡村好医”数字化应用,实现了对疑似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对重点人群的优先管理优先服务,引导村民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管理意识。

  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检查、远程教学……浙江正筹划建立全省统一的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在县域医共体普及应用,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快捷地奔赴山区海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