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
“搭桥引路”激活乡村共富引擎

2023-08-18 10:2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宗 和

宗 和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人社部门主动“搭桥引路”,大力实施技能型农民培训,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行动,提供精准高效的创业服务,努力构建“以产业吸引人才,靠人才带起产业”的正向循环,激活乡村共富引擎。


天台县塔后村“我们村”共享直播基地 季叶海 摄


合作创业

带着农民奔富



为营造资源高效集聚的创业环境,浙江把创业孵化的服务模式引入乡村,大力扶持乡村版“众创空间”发展,帮助更多“农创客”“新农人”在创业中少走弯路。

省级众创空间“草根工社”于2014年入驻瑞安市马屿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庄文雅自豪地说:“我们能提供育苗服务、农资配送、金融支持,能基本帮助解决‘农创客’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到目前,已成功孵化70家农企和家庭农场。”

“这里的创业环境非常友好,大家互帮互助,合作创业。”2021年入驻“草根工社”的瑞安市谷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仪说,除了享受孵化服务外,她还从瑞安市人社部门申请到了5万元创业补贴,获批了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支持“众创空间”扎根乡村,仅是浙江实施返乡入乡合作创业行动的“第一步棋”。紧接着,浙江以创业组织者、返乡创业农民工、入乡创业大学生和在乡创业大户四类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工作,累计组织培训337班次、覆盖1.6万余人次。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人社厅总结提炼“1+3+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即在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打造“村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专业协会”的管理运营机制,激发创业户、农户等N个农村创业主体活力,通过“八个合作、八个有效、一村一品、一个帮共体”,构建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体系,成功培育460个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

合作创业,改变了乡村产业普遍“低小散”、村民就业增收缺平台的困境。在瑞安市,多名“农创客”联合成立了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基地4500亩、注册社员606户,同时兴建了1.3万平方米的蔬菜冷链加工车间。“通过与大型连锁品牌商合作,我们把蔬菜销售到全国各地,社员平均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合作社秘书长雷大锋说。

合作创业,也让地域接近、产业互补或相似的乡村抱团发展,缓解了乡村发展不均衡的痛点。天台县依托塔后村青年建立的“我们村”新媒体共创平台,每月组织网红、村支书开展助农直播。1月“红色村播”相约张思村、2月“浪漫明公七彩田园”风采直播明公村、3月“我们村生活节”在塔后村赶集……“红色村播直播日”活动丰富,到目前已举办直播活动130余次。


外引人才

盘活乡村“富矿”


“想不到吧!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安全和卫生问题突出。”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党委书记沈永甜指着眼前的咖啡馆说,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将原矿场的废旧用房改造后投入使用,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废墟变风景’为红庙村带来600余万元经济收益。”创业团队负责人程铄钦说,团队从开始的7人发展到20多人,大家各展所长,一起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人才振兴,就是要构建一个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塔尖尖、塔身壮、塔基实”。外引人才就是充实塔尖,靠人才带起乡村产业,盘活乡村“富矿”。

为吸引有活力、有想法的青年回乡,浙江部分县(市、区)建立起乡村产业人才精准配对的长效机制,一乡一策制定需求目录,摸清乡村急需人才专业学历、招引方向和招引数量,然后有针对性地吸引外来人才进驻。依照这个做法,安吉县先后吸引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284个、吸纳大学生2038人。

乡情是剪不断的纽带。各地都把在外乡贤作为外引人才的重要来源,打好“乡情牌”,通过政策支持、环境优化、主动服务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能人、在外企业家、产业带头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反哺乡村。不少人实现了从“外出谋发展”到“返乡当老板”的转变。

专家下乡与专技人才培养,也为乡村振兴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浙江省人社厅持续实施“智聚山海·助力共富”专家服务工程,仅2022年就派出5800名专家下沉乡村和企业,精准举办服务活动620场,破解难题920余个。

丽水市开展“百博入乡镇”人才服务计划,先后选派省内外263名博士(专家)到235家企业和12个乡镇挂职服务,帮助农村人才掌握实用技术和业务知识。天台县科技特派员指导石梁镇建立黄精科技示范基地,目前该镇黄精产值近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以技赋能

铺就创富之路


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盛产枇杷,通村道路两旁的枇杷林枝繁叶茂。虽然已过枇杷的采摘季节,村支书邱明生却说:“村民现在很忙,忙着做枇杷露、加工枇杷酒,忙着开直播、卖枇杷衍生产品。”

将冬花夏实的枇杷转化为全季产品,小稠村村民说,这要感谢路桥区人社局开展的技能型乡村建设,每年组织农技专家、电商导师下乡入村,对有技能提升需求的村民进行培训,技能培训覆盖面超60%。

邱明生介绍说,除了提升果树种植技术,小稠村还培养出一批从事果蔬加工、电商销售、物流快递、短视频制作、文创设计的技能人才。通过技能创富,村集体经济从2002年的2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640万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千元蹿到6.2万元。

以技赋能,铺就创富之路。近年来,浙江实施“人人持证、技能致富”行动,每年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0万人次,全省累计有270名高素质农民通过评审取得农业高级职称。

各县(市、区)结合产业特色,纷纷创新技能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式、套餐制、项目制培训,吸引农民参与培训,实现“一技在手、就业更优”。

浦江县编制发布“浦江一根面制作”“传统豆皮捞制”等地方特色培训目录,实施“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瑞安市组织农村待业妇女学习“手工钩织”技术,在家中接单赚钱。云和县建立中蜂养殖基地,邀请养蜂行业带头人向低收入农户传授中蜂养殖技术,带动农户年增收1万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