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向海卷千澜 ——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综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袁 卫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是引领浙江发展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将“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纳入“八八战略”,提出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支持浙商抓住机遇“走出去”,创造性地提出“地瓜理论”,为浙江对外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 多年来,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外贸大省、开放大省、开放强省的持续跃升。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明确要求浙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浙江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不断加快迈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 12月4日,以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获批为契机,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动员部署会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启动大会,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作出全面部署。 省委书记、省长王浩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切实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高水平”,蓄势“高能级”,浙江开放强省建设再起新潮。 第七届进博会浙江省交易团进口采购集中签约仪式 践行“八八战略” 续写扩大开放新篇章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对外开放“桥头堡”。20多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积极探索“地瓜理论”的实践路径,成功塑造了“三个浙江”——省域浙江、中国的浙江、全球的浙江。2023年,浙江进出口、出口、进口、实际使用外资对全国增长贡献均居全国第一。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领域,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给我省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11月12—13日,省委书记、省长王浩继续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重要指示精神这一主题,深入宁波、舟山市开展调研。 11月26日,省委书记、省长王浩来到义乌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视察义乌时的足迹,再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工作。 11月29日上午,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主题举行专题学习研讨会,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强大合力。 12月4日召开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动员部署会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启动大会,对《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并作任务分解。一幅幅图表、一组组数据,生动地勾勒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施工图。 明晰战略目标——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切实增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把牢主要抓手—— 两手抓:一手抓硬件,抓好港口、机场、集疏运体系等建设;一手抓软件,创新提升规则、制度、服务等水平。 三件大事:“平台提能级、枢纽建强、模式创新”。“平台提能级”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义乌小商品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以及各类展会等提高能级、创新规则、完善制度;“枢纽建强”指世界一流强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民航强省3个方面做大做强;“模式创新”指外经外贸外资要创造新模式。 目标是:到2027年,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保持全国前列;到2030年,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制度型开放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基本建成高能级开放强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能级开放强省,国际市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显著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牢固确立。 优化资源配置 做强扩大开放主阵地 开放平台是高水平开放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浙江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为引领,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以自贸试验区为龙头的“硬平台”体系和以重大展会为代表的“软平台”体系支撑力持续增强。 高水平举办重大展会活动—— 连续举办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聚焦“展、会、赛”,动态谋划数字贸易特色展区,持续升级数字贸易品牌活动,创新举办数字贸易相关赛事。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迈入第11个年头,围绕全球互联网合作与发展、技术与产业、治理与安全等前沿热点领域开展深入对话,展示、发布、引智、合作、推介等活动亮点纷呈。 成功举办两届“良渚论坛”,共商文明交流互鉴。大遗址考古多学科合作深入开展,良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步伐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开辟新境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日益响亮。 随着重大展会活动的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展会溢出和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会展经济方兴未艾。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 近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省、市、区三级累计形成69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211项,入选国家级复制推广名单43项、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6项,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8项。打造了“油、港、数、商”四张金名片:油气方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同时油气和铁矿石吞吐量均稳居全国第一;港口方面,宁波舟山港跃升为全球第四大加油港,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通道,航线总数达300余条;数字方面,集聚了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涌现出一批跨境支付骨干企业;商贸方面,全球小商品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 随着浙江获批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并正式揭牌成立,浙江推动大宗商品领域全产业链、集成式改革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高质效整合经济开发区—— 经过四轮整合提升,目前,浙江已形成各类开发区118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76家。这些开发区以仅占全省7.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约40%的财政收入、50%的进出口额、70%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和近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目前,浙江已设立12家综合保税区,覆盖8个设区市,有4家综合保税区全国综合排名为A类。 高质量推进义乌国贸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积厚成势,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22个省39个专业市场复制推广。义乌市场与20多个省份的产业集群耦合,带动全国210万中小微企业发展、关联3200万工人就业,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 浙江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发布会 强化“四港”联动 拓展扩大开放大通道 开放通道是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浙江以“四港”联动为载体,积极打造以海港为龙头、空港为特色、陆港为基础、信息港为纽带的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开放枢纽辐射作用显著增强。 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港—— 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龙头作用,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超200个,全力推进六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开通300多条集装箱航线,联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性全球第2,新华·波罗的海指数位居全球第8。 加快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航运服务业统计监测制度,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燃料加注便利化、常态化开展,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建成高等级航道1740公里,实现所有地市“通江达海”。实现64标箱船舶通达嘉兴港,货物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单箱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全省水路货运量、客运量、内河港口吞吐量等关键指标均居全国前三。 大力发展海铁、江海河等多式联运,开通海铁线路超100条,辐射全国16个省、67个地市,网点布局、线路数量和外贸箱量均居全国首位。2023年集装箱海铁、江海河联运量达165.2万、267.6万标箱,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量10年翻4番,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稳居南方港口第一。 打造全国领先的陆港—— 开行中欧班列(浙江)线路24条,辐射中欧、中亚两个方向共50多个国家(地区)、160多个城市,是全国跨越国家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线路之一,10年来累计开行超1万列、发运量超90万标箱。实现中欧班列与海铁联运班列业务联动,“整列中转”节省运输成本15%以上。 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国际运输备案运输企业21家,逐步形成“集结中心+”跨境运输、“国际航运+”卡航运输、“陆港快线+”卡航运输、“门到门直达”TIR运输等多种创新服务模式,打通铁路、空运、海运以外的国际物流“第四通道”。 创新金义“第六港区”模式,实现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关务、港务、船务、信息及管理一体化,助力货物加速流通。落地启运港退税政策,退税周期减少5天左右。首创铁路“快速通关”,运行时间缩减1—2天。 打造全球通达的空港—— 加快打造高能级空港枢纽,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全面开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千万级”机场全部纳入轨道交通网络,国内首个“多层结构+智能化”国际航空货站萧山国际机场东区国际货站建成投运。 加快构建高效畅达的国际航空网络,开通航空国际通航点106个、国际全货机航线48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4条,国际化率提升至32%。建立39条卡班航线、联通城市达38个,空陆联运辐射范围从长三角区域扩展到青岛、厦门、福州等城市。 着力优化航空服务环境,杭州航空口岸实现7×24小时全天候通关,其它航空口岸基本实现24小时预约通关,常态化运行杭州—迪拜、杭州—布达佩斯跨境电商化妆品货物便利运输航线。 打造智慧高效的信息港—— 全国首创上线“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整合打通港航、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等各类系统178个,汇聚数据超1.8万项、100亿条,推动与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浙闸通”等平台联通共享,成为全国唯一汇聚公铁水空各种方式并融合口岸信息的物流数字平台。 打造“一网智联”服务品牌,推动多式联运实现“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提升订舱效率50%以上,降低运踪查询人员工作量70%以上。云平台用户数突破4.7万家,实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全覆盖。 打造“海河联运在线”“江海联运在线”和大宗货物“公转水”“第六港区”等一批多式联运特色服务子平台,实现与云平台互联,做到各有侧重、融合发展。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扩大开放新动能 贸易强省是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浙江以拓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为抓手,打好外贸“稳拓调优”组合拳,在稳住传统市场基础上,充分挖掘新兴市场潜力,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对外开放动能持续壮大。 2023年,浙江实现出口3.6万亿元,占全国份额15.0%,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今年1—11月,全省实现出口3.57万亿元,占全国份额15.5%,出口第二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开拓国际市场—— 深耕“一带一路”,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升级“一带一路”浙商行活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持续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境内境外园区链式合作体系加快构建。 稳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在稳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东盟、中东、中亚、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加强分类指导,优化涉企服务。持续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国际贸易总部建设。持续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2023年以来组织团组5031个,联动企业3.5万家次,达成意向订单近3270亿元。 创新业态模式—— 拓展市场采购、保税维修、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开展省级进口贴息,2023年以来带动先进设备、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进口26.7亿美元。 积极推动外贸产品结构升级,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逐步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经营等环节攀升,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推动电力、通信设备等大型成套设备稳步进入国际市场。促进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全面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技术贸易、文化贸易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法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稳定增长,人工智能、供应链等新兴服务出口发展迅速。 推动“跨境电商+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园优化布局、拓展功能。 建设数贸中心—— 认定首批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区,拓展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技术贸易、数字内容贸易、数据及衍生品贸易等。打造数字贸易生态圈,壮大数字贸易主体、做优领军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 首次与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为数字贸易测度领域填补空白。继续发布《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年度观察报告》、全球和中国数字贸易百强榜单等权威报告,数字贸易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 华东国际联运新城(金华南场站) 育强企业主体 提升扩大开放新优势 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主体,产业发展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浙江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为重点,着力提升企业主体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强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浙江营商环境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 经营主体茁壮成长—— 持续实施“雄鹰行动”和“500强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目前,全省累计认定雄鹰企业68家,10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通过精准指导对接,用好“一企一方案”“链企直通车”等政策服务载体,推动后备企业冲击世界500强。 深入开展外贸龙头企业培育“蛟龙行动”,在国际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中提升价值、扩大影响。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目前,全省有21家企业入围中国进出口企业500强榜单。 优质外资加速集聚—— 深入推进“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行动,不断优化吸引和利用外资“事前准入、事中招引、事后服务”全链条机制。完善招大引强工作机制,吸引沙特阿美、斯泰兰蒂斯、日本横滨橡胶、极氪智能科技等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运用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新手段,持续拓宽招商渠道。加快推进杭州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拓展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探索构建全球海外招商网络体系,充分整合跨国企业、境外经贸合作区、浙商侨商等对外联络信息资源,积极拓展海外中介和平台招商渠道。 产业布局更为完善—— 深入实施“丝路领航”行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全球布局,建设一批浙商为主体的境外产业园区,建好一批丝路电商等“小而美”的项目,一批深耕国际市场的本土跨国公司加速培育。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70家,建立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力推进开放领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健全“1+N+1+1”工作机制,聚焦外贸、外资、外经3大领域,编制19项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开放板块在各地涉企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电子口岸,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开辟境外人才工作和创业绿色通道,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立足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主动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谋划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政策体系。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启动《国际经贸合作促进条例》立法。货物通关、跨境收支、跨境投融资等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贸易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持续开展贸易便利化攻坚行动,出口退(免)税办理便捷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要素支撑协同,推动监管创新,畅通金融支持外贸发展渠道。完善“一企一策”专班机制,加强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应对风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新起点上,浙江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为总牵引,坚定不移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合作新红利,奋力书写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