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六期>青绿之歌
聚焦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025-08-31 16:5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杜旭亮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杜旭亮


20年前,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浙江指明了经济和生态双赢的创新之路。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4+1”重要要求和“132”总体工作部署,全面提升生态资源“含金量”、产业发展“含绿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浙江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聚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等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实现山区海岛“生态独美”向“生态与经济共美”转变。聚焦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标准,培育打造湖州、丽水2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建设41个“两山合作社”,带动2000余个村集体增收超6.7亿元。建立山海协作机制,打造首轮山海协作三类“飞地”共77个,“产业飞地”累计引进项目超160个,完成投资超500亿元,向山区县返还收益近3亿元。今年以来,创新迭代发展模式,按照“一个政策、一块飞地、共建双赢”原则,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循环经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率先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推动83个工业为主的省级园区(开发区)全部开展循环化改造。全省亩均GDP从2020年的32万元/亩提高到2024年的39.75万元/亩。率先上线产品“碳足迹”、企业“碳账户”等平台,截至目前,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4.3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39.7%。持续推广“GEP贷”“生态信用贷”等金融工具,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支持。

绿色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塑造绿色低碳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化发展。打造储能、氢能、光伏三大千亿级产业链。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首超9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7.1%;风电行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居全国第五;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达2637亿元。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严格源头管理,首创节能审查“双评估”制度,出台严控“两高”实施方案和管理目录。强化能效引领,实现石化、建材、钢铁等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产能占比100%目标,乙烯能效标杆水平产能占比达100%。推进节能技改,“十四五”期间,累计腾出用能空间1510万吨标准煤。用好国家“两新”政策红利,1200余个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年节能量近300万吨标准煤。

坚定不移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从长远看,我们还要考虑电力结构的调整,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重要指示精神,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率先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持续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打造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成功争取金七门核电一期等重大项目核准,浙江海上风电及抽蓄等重大规划获批,谋划落地深远海风电母港。20年来,全省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0.2%,历史性超越火电,光伏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抽水蓄能在运和在建装机超28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核电装机917万千瓦,居全国第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0.3%提高到19.5%。新能源保持100%消纳,成为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杆省份。提升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强散煤治理,持续淘汰燃煤小锅炉、窑炉等,发电供热用煤占比超过85%,煤炭消费集中程度进一步提升。全省30万千瓦及以上统调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机组发电平均煤耗由315克/千瓦时降至280克/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力度建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在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多贡献。

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化实施“811”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深化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健全“双碳”制度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有序推进光伏、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省。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严格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新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配套制度。

推深做实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城乡融合共富共美。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加快推动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产业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优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供给体系,探索以VEP增值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两山合作社”建设,促进生态资源盘活利用,打通生态富民转化通道。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强化报废动力电池、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新型废弃物再生利用,打造循环经济“991”行动升级版。创新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探索绿电直连、“以绿制绿”新模式。强化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