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六期>青绿之歌
坚定不移走好乡村绿色共富发展道路

2025-08-31 17: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汪玉成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  汪玉成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余村,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年来,余村坚定不移按照习总书记指引的路子,从过去那个“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的穷山沟,变成了现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的美丽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吉余村


理念一变天地宽

穷山沟端起“金饭碗”


关停矿区、修复生态,是余村打赢的第一场“翻身仗”。

转型之路固然艰难,但得益于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余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20年来,余村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心一意护美绿水青山、整治人居环境。如今,群山复翠、碧水长流,优美环境迎来源源不断的游客。

曾经依靠“卖石头”为生的老矿工葛元德,如今将普普通通的石头“点石成金”,打造成一块块精美文创石,单件售价可达6000元。村民老叶主动拆除围墙,整修院落,凭借一口烧饼炉,一年就能实现五六万元收入。

在余村,这样生动的转型案例俯拾皆是。切身感受到生态红利的乡亲们,纷纷主动拿出闲置农田、农房和山林资源入股村集体经济项目,家家户户共享发展成果,吃上了实实在在的“分红饭”。2024年,全村累计分红达316万元,户均超过10000元。“这条路选对了,好路子带来好日子!”——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心声。

更令人自豪的是,余村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到访。他们纷纷赞叹:“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余村的实践,生动印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余村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含绿量”和发展“含金量”同步提升,为乡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余村方案”,努力实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余村看见乡村未来”。始终牢记生态保护是最根本的发展前提这一真理,余村将加快完善以生态理念为指引的村庄规划体系,向着“全域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目标不断迈进,推动村域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风尚、融合治理五大能级迈上更高台阶。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工业、观光农业等绿色产业,以产业兴带动百姓富,深入实施资源资产入股、老百姓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机制,带领全村人走好共富路。


组团发展谋共富

小余村带动“大余村”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5年前,我们就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要带着周边村一起富。如今,余村已经联合3个乡镇23个村,抱团奔富。

当年总书记视察过的春林山庄,带着周边40多家民宿成立了联盟,通过客源共享、标准共建、品牌共塑,实现整体提质与协同增收。今年新建成的“云上天路”串联起了大余村,连接了余村与云上草原两大景区,游客在这里能够春赏花、夏玩水、秋露营、冬滑雪。在余村的示范引领下,整个片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振兴势头日益强劲。“大余村”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2万元,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广大村民群众谋发展、促共富的信心愈发坚定、干劲持续高涨,逐步呈现出“村村彰显特色优势,户户拥有发展机遇”的生动局面。

现如今,大余村片区发展蓝图已经徐徐展开、愈发清晰。三个发展圈层(即小余村样板区、余村旅游度假区核心建设区、3个乡镇24村延展区)各有侧重、亮点纷呈,余村作为大余村片区发展的关键一环,承担着辐射带动全域发展的主引擎作用。

下一步,余村将秉持资源整合、全域统筹总体要求,全面强化大余村发展组织保障,全力搭建好余村大景区、青年大社区两大载体平台,按照工作加压、空间加大、建设加速、项目加力、业态加码、人才加持的“六个加”思路,充分放大小余村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发展联动圈层,推动“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建设本色更显、成色更亮、底色更足。


“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


筑巢引来新凤凰

小山村涌入“新村民”


当年习总书记在余村提到的“逆城市化”,如今已在余村化作现实。

系统实施“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成功吸引一批来自城市的“新农人”与创业者入驻乡村。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咖啡馆、小酒馆等休闲空间陆续建成,音乐节、马拉松等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乡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已与城市无异。

高标准建设青年人才社区,广泛汇聚国内外创新力量。外国留学生前来研学,专注于“AI+渔业”的博士团队进驻创业,一大批曾经外出打拼的本地青年也纷纷返乡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来自大城市的职场人士,选择来到余村成为“数字游民”,远程办公、创新创造。此外,每日还有超过七万名“云村民”通过数字化平台远程参与余村农耕体验与社区互动。如今,这个户籍人口仅千余人的山村,已成功引进新经济与合伙人项目60个,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并吸引超过1200位“新村民”在此定居创业。

集聚人气方能激活乡村,抓住青年就是抓住未来。余村的实践充分证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活力在青年,希望在创新。下一步,余村将全力打造乡村创业首选地品牌,努力让人才“活水”竞相涌动。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以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为依托,借鉴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模式,在余村开展“乡村版演绎”。同时,外联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协同余村大景区,内聚人才大社区,共同营造“乡村让青年更向往”创业生态与生活空间,构建“人才引入—在地转化—带动产业链拓展—扩充合伙人计划—新一轮引入”可持续系统,全面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立体化的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融合服务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