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二期
老旧小区蝶变美丽新家园

2021-02-09 15:5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佳薇

今日浙江记者  沈佳薇

 

“口袋公园”、雨水花园、红梅小街、老物件“博物馆”、温馨康养中心、智慧安防……在浙江,一个个老旧小区正在“破茧蝶变”。

为了顺应群众期盼,确保居住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自2019年以来,浙江鼓励城镇老旧小区分类开展未来社区试点。从粗放型大拆大建到绣花式精细化“微改造”,从改“面子”到美“里子”,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成美丽家园,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整洁,小区文化鲜明,邻里关系和谐,全面提升了浙江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

2020年,全省共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2个,惠及居民29万户,新增住宅加装电梯1751台。


改造后的临安区锦城街道南苑小区

 

“一次性”整治到位

 

平改坡、房屋粉刷、亮化提升、危旧房改善……过去,老旧小区单项整治工程由各个部门分头进行、串联改造,虽然解决了老小区面临的困扰,但居民们也被长时间施工产生的噪音、灰尘折磨得够呛。

告别“补丁式”“涂脂抹粉式”的改造,浙江鼓励老旧小区改造选择综合整治、拆改结合模式,实现“一次改到位”。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南班巷社区专门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为9幢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老屋系统规划、整体改造。“规划把海绵城市的概念引入小区,以解决雨天小区内涝问题,更针对公共空间缺乏问题做了系统性改善。”小营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杭州市江干区创新“9+1”改造模式,实施绿化、交通、空间、安防、公园、屋顶、楼道、管线、道路等九个“一次性”基础工程,按照“同步施工、一次开挖、一次预埋、同步完成”的原则,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改一次”目标,得到了居民一致认可。

宁波市鄞州区民安小区锚定“一次改到位”目标,将三改一拆、三网合一、停车扩容、雨污分流、无障碍设施改造、电力设施改造升级等各专项工作统一梳理、集中规划、一次改造,为小区居民省去了不少折腾和麻烦。

经过系统性改造,老旧小区斑驳破烂的房屋“穿上新装”后变“年轻”了,凌乱如麻的“空中蜘蛛网”规范清理后不再“纠缠”了,坑洼不平的道路“白改黑”后宽敞平整了,乱停乱放的车辆科学规划后井然有序了,脏乱差的垃圾投放点分类管理后干净整齐了,杂乱无章的绿化带标准修剪后疏密有致了,就连逢雨必涝的难题经过“海绵手术”也实现了水的良性循环……一系列高龄小区“顽疾”得到了全面“医治”,“颜值”“内涵”双重提升。

 

“三只手”同向发力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浙江坚持政府有形之手、社会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合力塑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在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小河路295号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工仪式上,5位居民议事会成员站上“主席台”,宣布自家小区改造正式开始。“探索居民自治方式,不仅在多方需求中找到了平衡点,也让政府和居民有了‘双向获得感’。”该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这是居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改造前问计于民、改造中问需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成为浙江各地老旧小区工作的“基本动作”。

每天一早,杭州市余杭区梅堰小区70岁老人江洪都会穿上红色马甲、戴上安全帽,前往小区改造工程现场,作为“小区共建团”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为小区改造征集民意、出谋划策,监督工程进度、沟通交流。

宁波市海曙区钱东小区专门开辟了“民情接待室”,安排区人大代表、党代表以及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接待前来反映问题的居民,并将《居民接待单》采集到的改造建议汇总整理,不断渗透到改造方案中。

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桃园小区建立了“老桃园小区改造群”,聚集了五改办、街道、社区、项目施工方、监理方、小区居民等多方代表,及时收集居民对改造的建议、回应居民对施工的疑惑。

与此同时,杭州市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或自管小组,引导居民自治,鼓励引入专业物业管理,探索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临安区锦城街道南苑小区原是无物业商品房小区,通过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引进了物业、天然气,新建了智慧安防系统,增设了养老食堂等配套设施,成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样板小区。

 

“老底子”留住乡愁

 

走近改造完成的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区电厂二宿舍小区,小区大门修葺一新,门口是齿轮、信报箱、电厂工作证、厂徽等老物件展示墙,让人瞬间就浮现曾经电厂职工上下班回宿舍的场景。

杭州市拱墅区华丰新村新建的绿化带中,原华丰造纸厂的叉车、车间照明灯、纸浆泵头等老机器部件错落有致地散落着,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走出家门就能看到熟悉的‘老物件’,亲切感油然而生。”原华丰造纸厂工人的“华丰记忆”被唤醒了。

老旧小区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维系着城里人的乡愁。挖掘集体文化,还原群体记忆,留住居民乡愁,已成为浙江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特色之一。

让老小区“地如其名”。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要打造千米“红梅小街”,不仅在墙上开出朵朵“红梅”,街道两旁还要种满红梅,让小区名字实至名归。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浮石社区曾有一座浮石亭,后因道路改造拆除,如今小区改造将重建浮石亭,以还原居民印象中的“浮石亭”传说。

融入“老底子”文化特色。宁波市江北区绿梅小区内有原宁波海洋渔业公司的职工宿舍楼,现在还住着退休的老船长,正因为居民们浓重的海洋情结,小区改造设计以海洋文化元素贯穿始终。同在江北区的日湖家园小区的改造过程与绿梅小区相似,因小区内有2幢老铁路北站职工宿舍楼,还住着老一辈铁路职工,改造方案融入了铁路文化元素。

建筑在更新,环境在提升,城市里的乡愁在延续,居民们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2021年,浙江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800个,新增加装电梯800台以上,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助推未来社区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