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4年第二十四期
扛起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的使命担当

2024-12-31 16:5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通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八八战略”,亲自擘画实施“千万工程”、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为民办实事等重大工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战略主动,创造性提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全新时代命题,高规格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并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为该项工作绘就了“作战图”、吹响了“冲锋号”。浙江农业农村系统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将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大力倡导“六干”,全力以赴、只争朝夕,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变为美好现实。


●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细化“施工图”


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要求,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科学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建立健全“1+1+6”“责任链”和“工作链”。

制定一项年度计划。制定《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2025年工作计划》,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要素合理分配和自由流动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新机制。

制定一套任务书。会同承担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的6个省级牵头部门、11个设区市和28个山区海岛县编制形成“6+11+28”工作任务书体系,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协同单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服从全局、主动配合,确保上下贯通、条块协同、左右联动、形成合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任务落实。

制定六张工作清单。聚焦重点、难点、关键点,制定重点指标清单、重大政策清单、重大改革清单、重大试点清单、重大项目清单和结对帮扶清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确保每项重点工作都有目标指标、有突破性抓手、有改革、有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


●全量承接、顶格落实,绘好“实景画”


对标对表《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要求,围绕“富民”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确保全量承接不漏项、落地落细见成效。

做好“强城”提能文章。加快构建都市圈辐射、产业带带动、县域协同发展的格局,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促进县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强化县城关键支撑,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做强中心镇桥梁纽带,制定中心镇发展支持政策,启动新一批中心镇培育建设,开展新一轮强镇扩权改革试点。打造重点村重要节点,总结推广大下姜、大余村、大李祖、大塔后等模式,完善镇、乡、村连片发展机制。

做实“兴村”提质文章。聚焦农民农村,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推进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实施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推动“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融合,擦亮“浙农优产·百县千品”品牌。全域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深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开展“村晚”“村歌”“村越”“村运”“村BA”“村跑”等“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做深“融合”提效文章。聚焦“一体化”要求,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健全城乡一体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公共资源均衡化配置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双向奔赴”。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兼顾扩大容量和提升质量,推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强化统筹、协同联动,弹好“协奏曲”


把党的领导贯穿缩小“三大差距”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健全力量集中、要素集聚、政策集成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快速有效落实。

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成立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专班或协调机制,建立例会调度、试点探索、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汇报重点工作进展,每季度提请省委深改委听取重大改革进展情况汇报,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抓好落实,确保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

强化改革赋能。聚焦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扩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等3项重大改革,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改革授权,选取若干个市县开展全域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以“小切口”改革打开工作新局面。及时总结梳理好经验好做法、新模式新机制,推行“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推动成功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巩固提升。

狠抓项目落地。坚持项目为王,抢抓“两重”“两新”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窗口期,争取“千项万亿”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支持,找准工作发力点,系统构建动态项目库,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缩小“三大差距”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用地、用林、用能、用水等要素保障,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机制,以重点项目提速增效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蓄势赋能。

群众满意度是衡量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实践成效的根本标准。要始终践行“千万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初心,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缩小“三大差距”过程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美好现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