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4年第二十四期
景宁畲族自治县:争当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富先行示范

2024-12-31 17:0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刘婷

叶 慧  刘 婷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2024年以来,景宁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光荣使命,驰而不息优生态、兴产业、促共富,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山区群众逐梦共富,争当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富先行示范。

2024年前三季度,景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增速居山区海岛县首位,13项经验列入全省公共服务一体化首批推广清单。


景宁“盒马村”揭牌


补链强链

山耕产业迸发活力


在景宁,海拔600米曾是当地一条特殊的地理分界线:位于海拔600米以上的村庄有96个,百姓脱贫致富困难多。但这些地方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种植的农产品品质高。

2017年,景宁创新打造了“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培育示范性合作社,发动村民规模化种植,推出了冷水雪茭、深山野蜜等120款优质高山农产品。得益于山海协作工程,这些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台州、嘉兴、绍兴、宁波等结对城市,带动2.4万余名农民增收。

2024年8月22日,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落地景南乡东塘村,首批高山蔬菜通过盒马鲜生直通车运送到杭州、上海等地。

据介绍,此次合作,打通了“景宁600”高山果蔬供应链渠道,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溢价值,到目前累计建成“景宁600”基地13.47万亩,年销售额超7.4亿元。

景宁人爱喝茶,也爱种茶。产自景宁的惠明茶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为进一步擦亮“金奖惠明”茶品牌,景宁实施茶产业补链强链工程,建成惠明茶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年产3000吨的惠明茶产业园区;投资10亿元建设惠明茶禅茶文化产业园,开发“环敕木山”茶旅慢游路线;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布“景宁产业公益创投计划”……一项项举措的落地,让惠明茶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4年,该县茶园面积达7.8万亩,茶叶年产值8.3亿元,成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森林覆盖率81%的景宁,还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有中药材资源2592种,《中国畲药学》收录的479种畲药均有分布。利用这个富饶的生态资源,景宁大力发展畲医药大健康产业,不仅鼓励农民种植黄精等畲药,建成9.29万亩中药材基地,还投资建设“中国畲药谷”项目,鼓励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引进畲医药产品和药食同源食品企业。“中国畲药谷”项目一期投产后,预计将推动全县畲医药产值增长15%以上。


强村富民

山景价值加速转化


“生态高地”好风光,“山水变现”正当时。聚力强村富民,景宁以顶格标准保护生态环境,深化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开展“共富123行动”,让美丽乡村靓起来、集体经济旺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走进景宁鹤溪街道东弄村,一条山涧自上而下穿越整个畲寨,10余个依山而建的“茅草寮”掩映在绿树翠竹间,村民在寮屋内炒茶、做豆腐、腌田鱼、卖香菇,热情接待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东弄村党支部书记蓝建平说:“得益于美丽大花园建设,东弄村变成旅游景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迎宾、畲歌表演等工作,空闲时做来料加工,一年收入近10万元。”

不只东弄村,把县域当作大景区来打造的景宁,正全力推进山景价值转化:引进小文山禅意度假村和雷迪森度假酒店,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在废弃矿山上建起“天空之城”,在高山大漈村打造“云中大漈”景区,在小溪上做起水上应急救援培训产业……2025年,景宁将争创畲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对于山景资源贫瘠的行政村,景宁采取“片区联营、以强带弱”的方式,联合136个行政村成立兴村富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其中76个行政村与山海协作地开展“消薄飞地”增收项目。如今,这76个村每村每年从“消薄飞地”项目中获利5万多元,一些低收入群众也当上了“股东”,连年持股增收。2024年,景宁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52%、24.6%。


景宁茭白市场


跨山统筹

山居生活普惠共享


景宁“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人口集聚度低,一直是发展的核心难题。对此,景宁采取聚人强城与服务集成“两手抓”,让老百姓共享普惠便捷生活。

聚焦人口集聚和统筹布局,景宁接续实施“跨山统筹富民安居”行动,3年累计推动1.36万名山区群众进城安居,构建以县城为核心、四个片区为枢纽的公共服务格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持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教育、医疗和养老是“民生必答题”。景宁按照“布局跟着趋势走、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的原则,推进“小县优教”“小县优医”“小县优养”等民生服务工作,让山区群众共享优质公共服务。

小县优教。景宁探索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8所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被优化调整,107名学生全部进城就读。同时,推动区域中心学校与城区学校共建“教共体”,累计选派20名优秀教师下乡任教。

小县优医。把全县21个“散而小”的基层医疗机构整合为4大片区,形成以1家县人民医院为龙头、4个片区中心院区为枢纽、N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实行人财物集中统筹调配、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针对78个没有医疗机构的村,景宁专门配置了7辆巡回诊疗车,每月4次进村诊疗送药,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小县优养。为实现养老服务送到家,景宁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兜底和机构派单等方式,创新推出机构集中托管、“流动帮帮车”巡回服务、“养老管家”就近服务,让山区老人养老有依靠。目前,“固定+上门”养老服务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