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 |
|||
|
|||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2024年11月26日,舟山市举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推进会,紧扣“基本公共服务”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突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要求,持续扎实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省级试点工作。 舟山岛屿众多、人口分散、资源共享性差、服务成本高。2023年以来,舟山市坚持问题导向,聚力缩小县与县、县与区、岛与岛、城与乡的差距,通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改革,创新探索一批机制体制新模式,推动112个服务事项全市标准统一、整体提升,23项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收入倍差降至1.54,群众获得感普遍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海岛特色的共富之路。 舟山市网络义工协会开展敬老服务活动 推进人口集聚 加快提升大岛承载能力 2024年5月起,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大双山岛上的51名老人乔迁至虾峙本岛的离岛安养驿站,开启晚年新生活;12月,嵊泗县壁下岛5户7名老年村民搬入县城,在城区安享晚年……2024年,舟山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推动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的小岛迁居,11个偏远海岛实现整岛迁居。 把人口集聚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前提和关键,舟山市通过实施“一地签约、全市共享”等政策,引导人口向舟山本岛和4个大岛集聚,围绕本岛“提品质”、4个大岛“优功能”、“N”个小岛“保基本”,集中力量建设更高水平的“1+4+N”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为保障迁入大岛的渔农民安居,舟山市加快推动住房保障领域制度改革,出台《舟山市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将全市小岛“进城”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让部分情况特殊、生活条件不足的小岛“进城”渔农民,有了住房托底保障。 2024年10月,来自西岠岛的李阿伯老两口搬进了位于定海区环南街道和平花苑小区的新家。在本岛多年,李阿伯夫妻俩一直没有固定住房。这套两室一厅的电梯保障房,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稳。作为定海区小岛迁居居民安置点位之一,和平花苑小区的19套拆迁安置剩余房源均通过摇号完成配租。 截至目前,全市已筹集偏远海岛渔农民可迁居安置房源376套,保障迁居渔农民235户,“将搬迁集聚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 同时,舟山市大力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按照“服务随着人口走”,推进南海长峙初中、岱山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一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补齐大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引导人口向大岛集聚。 推进一体改革 加快完善市域跨岛统筹机制 2024年2月,舟山市出台《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政策性长护险制度全面实施、惠民型商业护理保险同步推进、特色商业护理保险稳步启动、重度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设; 为促进学龄人口集聚、共享优质教育,舟山市通过“一校一策”平稳撤并8所小规模学校,退出6所低端薄弱幼儿园,并建立统一基准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学生资助政策对象一致、标准统一。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舟山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抓好全域资源高效统筹配置,进一步查漏补缺,做到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 推进财政资金市域统筹。坚持“钱随人走”“钱随事走”,公共服务资金改“县域调配”为“市域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通过资源整合、集中采购等,节约基本公共服务运行资金1.2亿元,并将这些资金更加高效地投入公共服务。 推进人员编制市域统筹。用好“市管县用”,推动编制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集约调配。实施医卫人才县乡一体管理,打通人员双向交流渠道。探索“人走帽留”“省编市用”等机制,有效破解海岛专业人才引育留难题。 推进基础设施市域统筹。累计完成29所小规模学校、低端幼儿园和22家养老机构整合撤并,全市30家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缩减为8家,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覆盖率达100%,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渔农村辐射。 推进海岛共享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可及 2024年以来,舟山市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补短板、扩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效,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优质共享。 教育领域,提速推进大岛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9831个,100%的中学生和99%的小学生实现在大岛就读。秋季开学以来,原普陀区桃花镇中心学校的80名中小学生就在舟山本岛过上了新的校园生活,12名学生免费住进学校宿舍,还有老师“妈妈”照顾起居。如今,舟山市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均达到100%。 医疗领域,规范化、长效化、标准化开展“健康方舟”巡回医疗,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海岛群众“家门口”,惠及10万海岛乡村群众。同时,按照学科建设、管理团队等“六统一”要求,开展省市结对,强化基础能力,推动舟山医院医疗水平明显提升,门急诊、手术人次分别增加10.50%、14.91%。 养老领域,对收入千元以下且未纳入兜底保障的迁居老人,实施相对集中的居家养老。建成投用了一批多功能融合、可拓展、可转换、可兼容的民生服务综合体,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重点人群。 医保领域,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按基层医疗机构待遇标准结算,率先实现家庭医生“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已惠及群众212万人次。 交通物流领域,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4.1%,全面建成客货邮三级物流网络,实现20万海岛群众取寄快件不出村、不出岛、一日达。打造“低空+岛际物流”,8条无人机岛际物流组合航线获批,其中4条航线实现常态化飞行。 舟山市还创新民生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民生服务集约化,公共文化共同体、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等一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