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奋起抢先机 ——浙江稳外贸外资工作综述 |
|||
|
|||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袁 卫 宁波舟山港 在海上,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通道的宁波舟山港一片繁忙景象:无人集卡车往返穿梭、集装箱升降腾挪、远控自动桥吊擎臂而立。今年1—7月,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42亿吨,同比增长6.38%。 在陆上,一列列满载外贸商品的“丝路列车”陆续驶离义乌西铁路口岸,奔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成为保障中欧贸易往来、畅通国际合作的重要物流通道。今年1—7月,义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04列发运33452标箱,发送量同比增长211.1%。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浙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稳外贸拓市场、抓创新促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今年1—7月,浙江实现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实际使用外资78.9亿美元,增长8.4%,好于全国、领跑东部。 准确识变 综合施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外贸依存度将近50%。外贸外资工作,关系着浙江经济的基本盘。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经贸摩擦、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等多因素叠加严重冲击,全省外贸经济一度出现回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识变、主动作为。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多次专题调研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工作,并就相关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以“硬核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外资稳外贸工作。 复工复产先人一步—— 全省建立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专班工作机制及问题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外贸企业优先复工“绿名单”制度,形成政银企三方协同、省市县三级联动、部门间横向互动推动复工复产的良好格局。全省重点出口企业的员工到岗率、产能恢复率等总体进度始终比全国快一个月左右,为抢占国际市场订单、实现出口“V”型反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帮扶举措精准有效——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外贸外资6条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实施了“稳外贸10条”“稳外贸新12条”“稳外资7条”“稳外资21条”以及《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超常规扶持政策。 持续深化线上互动、线下走访、跟进调研三位一体的“三服务”活动,加强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全面摸排对接外贸骨干龙头企业、工业骨干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扩大出口,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以变应变、以快制变。 迭代升级“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上半年通过“订单+清单”应急响应机制联合办结问题诉求1882条、完成率达99.7%;服务“五色清单”企业11551家,完成率达99.5%。 部门齐心协同推进—— 商务、发改、经信、财政、人社、交通、税务、金融等部门相互配合,以攻坚姿态抓好稳外贸、稳外资、稳住国外市场、稳住出口企业就业和做强优质企业、做强产业链等“四稳两强”重点工作。省税务局加快退税进度,上半年全省办理出口退(免)税866.18亿元;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用好500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积极争取1万亿元新增额度,加快推进金融对接“订单+清单”系统,向试点企业新发放贷款705.1亿元;杭州海关持续推进税收优惠政策,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款101.74亿元;省市场监管局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认证服务,运行“浙里检”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检测费用800余万元;省贸促会免费为966家企业出具1472份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举办线上展会和洽谈会40场次、达成意向金额1.37亿美元……一系列举措为企业稳外贸拓市场、抓创新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争先创优大干快上—— 开展争先创优行动,率先在全国建立省市县三级出口专班工作机制,按照“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的要求,推出并实施出口MEI“赛马”机制,对省级成员单位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支持政策情况、资金保障情况、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协调机制简报录用信息情况等开展动态评价,每月进行通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综合各地市业务绩效、工作机制、政策落地、“订单+清单”填报等情况,分步建立“11+38”外贸外资“智稳指数”,每周进行排名通报,构建了以重点外贸企业复产复贸调查情况趋势图、“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管理系统晾晒榜、全省各市外贸外资“智稳指数”为主要内容的“一图一榜一指数”考核评价体系。 一个个决策部署、一条条帮扶政策、一项项工作举措,推动浙江外贸外资提质增效、行稳致远。自3月以来,外贸出口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环比正增长,6月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半年度扭负转正。 国际船舶停靠浙江自贸区接收站
搭建平台 强化支撑
今年以来,浙江聚焦特色产业,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贸试验区红利持续释放——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的89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梳理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4项,“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入选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复制推广。目前,浙江自贸区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3项,其中全国首创58项,2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3434.68亿元,增长79.5%,其中油品交易额2610.41亿元,增长88.6%。 国际石化基地建设蹄疾步稳。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实现满负荷安全运行、二期加快建设、三期积极谋划推进,上半年实现基地及项目投资额168.5亿元,原油加工量1139万吨,产值335亿元。 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黄泽山油品储运基地30万吨级码头对外启用,新奥LNG外输管道项目实现物理连通,中石化六横LNG项目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上半年实现油气吞吐量6100万吨,同比增长54.2%。 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进展良好。积极拓展锚地综合海事服务,累计集聚海事服务企业200余家,上半年实现保税燃料油供应量200万吨,约占全国30%,外轮供应货值11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建立省市人民银行“政策直通车”机制,进一步释放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政策红利,上半年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79亿元,占全省16%。 今年上半年,浙江自贸区实现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834.2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出口额292.1亿元,增长45.7%,进口额542.0亿元,增长61.1%。 经济开发区能级不断提升—— 浙江按照全省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推进会提出的“系统性构建、创新性变革,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平台体系,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窗口”要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理念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招大引强培育新动能,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开发区产业发展能级跃上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265.7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进口额2020.8亿元,增长7.8%;出口额5244.9亿元,增长8.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9家,其中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75家,实际使用外资实现43.3亿美元,同比增长8.4%;实现财政收入2543.4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省的3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922.5亿元,占全省的66.3%,同比增长0.4%。 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发展—— 5月6日,湖州、嘉兴、衢州、台州、丽水5市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至此,浙江的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达到10个,基本实现了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全覆盖,设区市覆盖率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第一个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省份,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在跨境电商监管体制机制创新、主体培育、基础配套支撑等方面不断进步,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随着“跨境电商万店培育行动”“亚马逊全球开店新外贸扶持计划”等的深入实施,今年上半年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逆势增长17.8%,宁波市网购保税进口额居全国首位。 嘉兴市送政策、送资金上门,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困境
优进优出 提质升效
棋至中局,浙江外贸正呈现出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更趋平衡的鲜明特点,表明浙江外贸经受住了疫情的严重冲击和考验,释放出从“大进大出”加速迈向“优进优出”的积极信号。 “品质浙货”行销天下—— 市场更稳。今年以来,浙江通过加码政策保订单、加速转型抢订单双管齐下,全力以赴巩固拓展国际市场,东盟韩国市场大幅增长,欧美市场明显回升。1—7月,我省对东盟出口增长17.9%,对韩国出口增长24.4%,双双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对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6.2%和8.6%。 结构更优。得益于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深入推进,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防疫物资出口成为新亮点。1—7月,全省出口机电产品5905.9亿元,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052.6亿元,分别增长7.6%和18.8%。同时,浙江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国际贸易渠道及品牌优势,全力推进防疫物资出口。1—7月,全省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和护目镜合计出口553.7亿元。 主体更强。浙江党政部门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发展主体、创新主体,在化危为机、服务大局中育新机开新局。上半年全省新增出口实绩企业7985家,1—7月全省民营企业出口1.10万亿元,增长7.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1.7%。 “世界超市”加快培育—— 今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关于扩大进口促进浙江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坚持扩大进口与提升制造业水平相结合,推动重点行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互联网+”制造转型发展;坚持扩大进口与促进消费升级相结合,大幅增加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坚持扩大进口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加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力度,开拓多元化进口渠道;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积极培育进口主体和平台,加大进口政策支持力度;省商务厅、财政厅等9部门还联合下发了《浙江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重点进口平台创建办法》,以更好发挥示范区和平台在提升进口能级、优化进口结构、拓展进口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1—7月进口原油1384.9万吨、未锻轧铜及铜材64.6万吨,分别增加8.9倍和92.3%;进口消费品467.0亿元,增长27.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增长……一个进口商品的世界超市,正在之江大地快速崛起,进口对提升消费、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云上外贸”方兴未艾—— 受疫情影响,全球500多场国际知名展览会取消或延期,贸易洽谈及接单通道受阻,外贸形势严峻。浙江聚焦企业“出口成交”导向,紧盯“优质境外采购商”核心环节,破解供需匹配度不高、时差、语言等难题,推出“精准配对”模式,除了精心组织5399家企业参加首届网上广交会,还在全国首创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模式,搭建高效的网上交易平台助力外贸企业接订单、拓市场、保份额。 今年上半年,浙江面向越南、美国、巴基斯坦、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举办了160多场网上交易会,买家和卖家配对洽谈2.34万次,成交金额超15.4亿美元。“云上外贸”正成为浙江外贸企业的共同选择。 宁波狮丹努集团生产车间
造优环境 招大引强
今年1—7月,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38家,实际使用外资18.9亿美元,同比增长8.4%,规模居全国第四,增速领跑东部沿海省份,占全国份额达11%。面对疫情冲击,浙江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规政策,加快打造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2.0版,千方百计抓好外资项目落地和新项目招引,推动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 5月13日,《浙江省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工作指引》正式印发,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提出了新要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在80天内完成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在50天内完成新赋码项目的开工前审批,在30天内完成竣工验收阶段审批;小型项目在45天内完成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 不断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实行统一收件、统一审批、统一出件;持续深化“标准地”、证照分离、中介服务等系列改革;规范提升用水、用气、通信报装接入等市政公用服务……从2018年的“最多100天”、2019年的“最多90天”,到2020年的“最多80天”……上半年全省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实现率达100%。 重大项目按下“快进键”—— 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设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9个,实际到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4个,新设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家,投资总额34.0亿美元,外资大项目拉动作用前景可期。 投资加码折射“吸引力”—— 6月1日晚间,百草味董事长邱浩群发出公司内部信,确认百事公司收购百草味的交易获批,百草味正式牵手国际饮料巨头百事公司。 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者信心倍增,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让客商感受到满满诚意,友好协作、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让落户浙江的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省税务局信息显示:1—6月全省外资(不含宁波)累计销售收入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其中,4月、5月、6月分别增长18.1%、19.4%和4.2%,在浙外资企业经营恢复良好。 随着浙江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外资加码浙江意愿持续加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设外资并购企业59家,合同外资10.8亿美元,增长204.5%;在浙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6.0亿美元,同比增长43.9%。 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防疫专列
全球布局 勇开新境
印尼时间5月8日上午10时许,印尼任抹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8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这是继投资3亿美元的老挝项目、投资3.5亿美元的尼泊尔项目建成投产后,红狮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又一个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项目。此外,红狮集团在印尼东加、缅甸宾扬、尼泊尔西部等地的投资项目也正在开展“三通一平”及前期工作。 浙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围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推动产能合作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加快“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省内国际产业园建设,浙商“走出去”全球布局的步伐越迈越大。 “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合作层次全方位提升。以“两馆、两园、两中心”〔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 中东欧会务馆、中东欧工业园(中捷产业园)、中东欧贸易物流园、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服务平台框架初步形成。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展馆已入驻17个国家的28个特色馆。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3批22项举措得到国家高度肯定。2020年宁波投资贸易云洽会暨中东欧商品云上展签署43个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665.8亿元。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系列服务站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浙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融合规范发展,加强资源对接服务,注重打造有韧性的跨国产业链,大力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示范提升与系列服务站建设。从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越南、文莱,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欧洲的俄罗斯、捷克、塞尔维亚,乃至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12家境外经贸合作区深深扎根;“一带一路”捷克站货运场、物流园、浙江丝路中心投入运营,迪拜站已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物流商贸城开工建设……一个个“浙江驿站”,成为“一带一路”上闪亮的明珠。 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提质增效。中国—意大利(宁波)园区等19家国际产业合作园已成功引进对应合作国家项目300多个,嘉兴、湖州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成效明显,台州、义乌、新昌3家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落地了吉利沃尔沃、华灿光电、万丰奥特等一批优质项目……一个个国际产业园扎根省内、枝连全球,架起了浙江集聚优质资源、推动转型升级的合作金桥。 今年1—7月,全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338家,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59.2亿美元。截至7月底,全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10823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6172.89亿元,覆盖148个国家和地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不畏困难、保持定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浙江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抓“风口”,在育新机开新局中迎来更好的明天! |